香港故事|這一瀕臨失傳的絕技,他們不惜花70年傳承保留!香港新聞網9月24日電 為培育大眾的歷史人文精神及加深對香港的認識,香港新聞網特開設“香港故事”專欄,與讀者分享有溫度、有共鳴的香港故事或集體回憶。今日, “香港故事”專欄為大家介紹一位手雕麻雀師傅的故事,帶你感受香港的“匠人精神”。 麻將大家都打過,麻將牌大家也都見過,但你見過純手工製作的麻將牌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打麻將風行香港,當時雀館、夜總會、賭檔遍布彌敦道廟街一帶,售賣麻雀(麻將)的店鋪也非常多,單是廣東道一條街就開了10多間手雕麻雀店。 但隨著時代變遷,這種傳統手藝已經逐漸失傳,近30年間再也沒有新開張的手雕麻雀店。好在,還有一些手藝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傳承,讓我們得以從這些手雕麻雀中一窺昔日老香港的影子。 年過七旬的張順景是一名手工雕刻麻雀的師傅,也是70年老字號“標記麻雀”的第二代傳人,他以一筆一劃的精工細琢,為每位客人打造獨一無二的手雕麻雀。 圖源:標記麻雀FB 三代傳承 見證香港麻雀黃金時代 “手雕麻雀”師傅張順景,三代都從事麻雀生意。 他的祖父是打磨師傅,手工刨薄並打磨麻雀至光滑,父親則負責雕牌。對於自小在麻雀鋪長大的他而言,入行似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正因為我家裡從事這個行業,再加上小時候讀書不行,自自然然便傳承手藝。” 張順景入行的時候,正是香港手雕麻雀最盛行的年代。曾經,佐敦一條街就有十多間手雕麻雀店,如今僅剩下一間。即使放眼全港,也僅有約5間同類老店。 張順景回憶,六七十年代時,香港很流行每過年就換一副新牌,店鋪生意非常好,外國人來一買就一百多套,根本不愁生意。 雕刻工藝複雜 一撇一捺皆顯功力 要雕成一副麻雀,張順景先要挑選物料,之後送到內地廠房進行加工切割,送回店內後自己再一刀一筆仔細雕刻,小心翼翼地上色,才製成“四方城”的主角。 他透露自己雕麻雀時,喜歡先難後易,故習慣先雕“萬子”,因“萬子”最多筆劃,最易則“筒子”,惟最易亦是最危險。 圖源:標記麻雀FB “萬子”筆畫多難雕刻好理解,為什麼“筒子”雕起來會危險呢? 張順景解釋,雕“筒子”時使用的軸心鑽,只要重覆使用兩至三次,軸心鑽的鐵片便會發熱,當手柄稍微被移動,安裝在下面的鐵片就會斷開,“鐵片一斷,可能會立刻插入手裏,容易受傷”。 而所有“筒子”中,“八筒”又最麻煩,“因為八筒的圓點必須排成直線,萬一歪了就好明顯。” 完成雕刻後,便來到手雕麻雀的最後一個步驟——上色。 傳統麻雀牌顏色以紅、藍、綠三色為主,刻好圖紋後會先塗上一層滑石粉再上色,以便去除超出邊界的顏色。師傅在已雕刻的麻雀牌上掃上油漆,每次只上一種色,待幹後再填另一種色,最後用鏟刀鏟去麻雀牌表面多餘的顏料。 如此,一副精美的手雕麻雀便誕生了。 張順景透露,雕刻一副普通的廣東牌需時約五日至一個星期,但他年事已高,心神和精力都有限,現時一天只能雕刻一隻麻雀。 人手生產難與機械量產競爭 手雕麻雀逐漸衰落 手雕麻雀雖然精細,但成本高,效率也低,80年代後逐漸被機器取代,行業開始走向衰落。後期電動麻雀台、電子遊戲等的產生,更削弱了手雕麻雀的生存空間。 張順景慨嘆,打麻雀風氣其實並沒有沒落,只是人們都轉向玩手機麻雀遊戲,即使購買麻雀,大多數都是購買較便宜的機製麻雀,越來越少人懂得欣賞手雕麻雀,“這裡售賣的,最便宜也要數千元,現時只是靠着一班有心人支持下去”。 新冠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居家抗疫時會選擇打麻雀消磨時間,整個麻雀行業的生意或因而好轉。但張順景坦言,“他們多數都是購買數百元的機製麻雀,一聽到手雕的需要過千元,掉頭便走”。手雕麻雀獨一無二,客人多數買來作收藏之用,真正用來“大戰四方城”的,多數都是機製麻雀。 張順景感歎,在香港懂得手雕麻雀的人已不多,許多同行都已退休。坦言也沒打算收徒弟,即使有人感興趣,他已無心力傳授技藝,“現在流行懷舊,誰知道懷舊風氣可以持續多久?或許一年半載風潮就完,但手雕麻雀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學會,當他們學懂後,潮流都已經不流行了。要是沒有這股懷舊潮流,根本一年都沒有一單手雕麻雀的生意”。 即使行業已不復往日盛景,但他也希望能多做十年,希望手雕麻雀的文化得以保存,讓年輕人知道香港曾經有過這門手藝,“希望手雕麻雀可以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之一”。 順應時代 利用互聯網推廣手雕麻雀 為了跟上大潮流,景叔試過利用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推廣手雕麻雀,他的子女在數年前替他開設facebook專頁,定期更新業務發展,景叔更成功透過網上招攪外國生意。 有外國人瀏覽專頁後,對手雕麻雀感興趣,希望訂購一副收藏,景叔網上接單後,便可將手雕麻雀寄往外國。 除了購買手雕麻雀,也有不少外國人希望學習這門手藝,雖然景叔坦言與外國人溝通有難度,但配合肢體動作,也能勉強與他們交流。他現時不定期開班教授美國婦女這門手藝,“她們早前還在手作啤酒節一邊飲酒,一邊教人雕刻麻雀。你很難想像他們都是外國人,因為她們雕出了很美的中文字”。 2014年,傳統手雕麻雀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政府支持和媒體的宣傳,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希望了解手雕麻雀。張順景幾年前開始和社企合作開辦手雕麻雀工作坊,讓更多香港年輕人感受手雕麻雀的魅力,並找張順景訂製特別款。 2022年9月, “標記麻雀”收到屋宇署清拆令,這家歷經4次搬遷、傳承70年的老店面臨結業困境,引起市民對香港傳統手工藝的關注。其後業主向署方提交工程方案,終獲准原址經營。今年5月,“標記麻雀”於原址重新開業。 小小一粒手雕麻雀,承載的是手工藝人年復一年的堅守、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以及這座城市的人文氣息。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