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超日元!人民幣成國際支付第四大貨幣香港新聞網12月25日電 近日,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以下簡稱SWIFT)彙編的交易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從10月的3.60%升至4.61%,創人民幣最高紀錄。據悉,此次上升也使得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超過日元,成為僅次於英鎊、歐元和美元的國際支付第四大貨幣,重塑了全球貨幣的等級體系。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提升 據SWIFT上週發佈的報告顯示,人民幣在今年11月份的全球交易中,所佔比例創下了歷史新紀錄,從2023年10月份的3.60%上升至4.61%;這也是人民幣自2022年1月以來首次超過日元在全球支付份額的占比,後者目前已經從3.91%下滑至3.41%。 總體來看,今年11月份人民幣支付金額較10月增長34.87%。按年度計算,2023年11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較2022年11月幾乎增長了1倍,去年同期,人民幣占支付總額僅為2.37%。 與此同時,全球其他主要貨幣的占比在11月份也有所下降。其中,美元的占比從10月份的47.25%下滑至11月份的47.08%。歐元的份額從10月的23.36%下降到11月的22.95%,而英鎊的份額從10月的7.33%下降到11月的7.15%。 SWIFT報告還指出,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反映出中國“去美元化”的趨勢,以及北京方面為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所付出的努力。 低利率增強人民幣競爭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此次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份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具有競爭力的利率,這已成為對華貿易融資領域的推動力。 在西方央行保持高利率的情況下,人民幣較低的融資成本,有利於其在融資貿易中發揮更大作用。據悉,中國基準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目前僅為3.45%,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區間下限為5.25%。另外,中國較低利率的吸引力,在跟蹤人民幣在貿易融資中佔比的SWIFT數據中同樣得以體現。 地緣政治變化的提振作用 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多方位的制裁。其中,美歐限制俄羅斯使用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和歐元,這也使得俄羅斯面臨前所未有的貨幣困境。在此背景之下,俄羅斯開始尋求突破貨幣制裁的新途徑,同時中俄合作的不斷深化,促使人民幣在與俄羅斯的石油和其他交易中的使用不斷增加。 誠然,美元仍然在當今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絕對優勢,但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已與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多個國家或地區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多數以人民幣結算,反映出人民幣的廣泛國際應用。 如今,人民幣成為國際支付第四大貨幣,或是國際金融秩序的一次重大轉變。在中國較低利率和地緣政治變化的推動下,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融資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反映出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湧現,進一步印證了世界的多極化發展趨勢。(完) 【編輯:馮秋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