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眼:關鍵少數玩“槓桿” 民眾黨走鋼絲香港中通社1月26日電 題:關鍵少數玩“槓桿” 民眾黨走鋼絲 香港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 台灣“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臨近,由於藍綠兩大黨立委席次僅相差1席,台灣民眾黨8席立委成為是決定院長職位花落誰家的關鍵。白軍最終做出何種決定,不僅影響民眾黨往後發展空間,也預示議事戰場未來走向。 台灣大選2024年1月13日舉行投票。台灣民眾黨大選候選人柯文哲(左)到台北大安區一投票所投票。香港中通社圖片 應對正副院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推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韓國瑜、立委江啟臣參選,民進黨由現任正副院長游錫堃、蔡其昌尋求連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6日表示,希望藍綠候選人到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溝通。 面對民眾黨再度“出題”,韓國瑜當天立刻回應指,願意釋放最大誠意,與在野伙伴溝通,尋求團結合作契機;游錫堃則語帶保留,僅表示若正式成為候選人,將拜訪各位立委說明理念。 過去8年執政時間內,民進黨憑立委席次過半,將“立法院”幾乎變成輔助行政機器的“橡皮圖章”。如今藍綠白三黨席次不過半,民進黨延續執政後試圖防止“跛腳”,國民黨重回最大黨希望做到“強勢監督”,雙方都想拿下院長以主導“立法院”。 在藍委52席、綠委51席、無黨籍2席的形勢下,8席白委是攸關院長選舉結果的“中間選民”。民眾黨15日搶先宣佈“‘立法院’改革方案”,要求藍綠院長候選人進行回應,並強調“不在乎院長是誰”。 藉訴諸“厭惡藍綠惡鬥”贏下26%大選選票,柯文哲不希望民眾黨被貼上“小藍”、“小綠”的標籤,因此以“出題”方式表達中立姿態,意圖用8席立委作為“槓桿”,“以小事大”,撬動以往“藍綠主導”政治格局。 保持獨立性是民眾黨的發展方向,也是防止同親民黨、時代力量等小黨一樣滑向泡沫化的保險措施。在院長選舉前,民眾黨小心翼翼地避開“藍白合”、“綠白合”等說法,生怕因過快暴露投票決定喪失自身籌碼,“出題”的舉動甚至顯露出幾分“待價而沽”的意味。 一時間,關於白營立委投票策略的討論佔據台媒頭版,全部投藍、全部投綠,亦或是正副院長投給不同陣營人選,甚至民眾黨自推人選。白委投票方式衍生出無數排列組合,讓這場院長選舉局勢撲朔迷離,各種政治權謀、利益交換的猜想也甚囂塵上。 “民眾黨”顧名思義,是代表普通民眾的政黨,這也是柯文哲創黨命名時喊出的口號。今年大選民眾黨“選前之夜”超乎外界預期的熱烈程度也顯示,不少台灣人認同民眾黨的理念,相信民眾黨能代表他們發聲。 要做到“為民喉舌”、“超越藍綠”,民眾黨應該意識到,此次院長選舉絕非政治交易市場,且繼續讓民進黨拿下院長、主導“立法院”,顯然不利於在野黨監督與制衡,留給8名白委的投票選擇並不多。 民眾黨作為“關鍵少數”,固然可以左右權衡,發揮超乎席次的作用;但若拿捏分寸不當,即陷入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甚至被藍綠所反噬。在兩大黨間走鋼絲,四年後再看會否“轉大人”,而“立院院長選舉”則是民眾黨第一關檢驗。(完) 【編輯: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