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國務卿布林肯昨抵滬開啟訪華行程

分享到:
2024-04-25 08:3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5日電 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邀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4月24日至26日訪華。據悉,這也是布林肯繼2023年6月之後再度訪華。據中國外交部介紹,布林肯此次訪華,是中美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加強國際事務協調的一部分。

2023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應邀訪美期間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談。新華社資料圖

布林肯兩次訪華有何不同?

昨天(24日)下午,布林肯抵達上海,開啟任內第二次訪華行程。啟程前,布林肯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將與中方展開持續的、直接的面對面會談,“這對於在對美國人民和世界最重要的議題上取得進展至關重要”。

據美國國務院介紹,此次隨布林肯同行的美國官員包括4月剛結束訪華的助理國務卿康達,負責國際麻醉品和執法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托德·羅賓遜,負責網絡空間和數字政策局的巡迴大使納撒尼爾·菲克,以及負責公共外交事務的副國務卿伊麗莎白·艾倫。

對比2023年6月布林肯任內首次訪華,這次在氛圍與安排上都顯得有所不同。從措辭上看,上次中方的官宣是訪問“經中美雙方商定”,這次則是“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并且中國外交部還對布林肯來訪表示“歡迎”。

從時間上看,上次是兩天,這次加長至3天。從行程上看,上次只訪問北京,這次除北京外還增加上海一站。

據路透社24日報道稱,布林肯將於26日前往北京并會見王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稱,布林肯將和中方官員商討一系列雙邊、區域和全球議題,包括中東危機、俄烏衝突、台海兩岸關係和南海問題等。此外,布林肯還將圍繞兩國元首2023年11月達成的共識商討後續工作,包括恢複兩國禁毒合作、軍事溝通、人工智能和民間交流等。

這次大家想談什麼內容?

據此前報道,布林肯訪華前夕,中美雙方分別“吹風”,介紹各自在此訪期間的目標與訴求。

4月22日,中國外交部美大司負責人表示,對布林肯此次訪問,中方主要聚焦於五大目標:樹立正確認知、加強對話、有效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此外,中方將重點就台灣、經貿科技、南海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

而美國國務院官員日前則介紹稱,布林肯此行有3個主要目標:第一,在關鍵問題上取得進展;第二,明確、直接地傳達對雙邊、區域以及全球性議題的關切;第三,負責任地管理競爭,以免導致誤判或衝突。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道分析稱,站在華盛頓的角度,上述3個目標中,最優先的是在關鍵問題上爭取突破。由於俄羅斯正在俄烏衝突中取得重要進展,阻止中國“加大對俄羅斯的支持”,相信是布林肯的最主要關切。從中方角度來看,“樹立正確認知”被排在第一位,這在北京看來是中美關係困難的根本癥結,即美國對華認知出現了偏差,而理清這個問題才是最實在的。

所謂“外交籌碼”有用?

近期,中美間的互動呈現出更加複雜的表現。一方面,雙方的互動明顯較去年更為頻密:4月以來,多位美國政府高官訪華。4日至9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問中國;14日至16日,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也在北京與中國外交官員會面。16日,我國防部長董軍應約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視頻通話,這是中美防長時隔一年多以來的首次通話。

但另一方面,美國在科技、經濟、台海等問題上對中國繼續步步緊逼。據《紐約時報》24日報道稱,就在布林肯專機抵達上海的幾個小時前,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一攬子法案,涉及“援助台灣”以及要求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剝離視頻社交平台TikTok在美業務等內容。美聯社稱,該法案的通過將使本已錯綜複雜的美中關係更加棘手。

“為布林肯訪華提供‘外交籌碼’”,《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為了阻止“中國對俄軍工業的支持”,美國正在起草可能切斷部分中國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聯繫的制裁措施。

不過,就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刊出後幾小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向路透社放出消息,稱華盛頓已初步討論了上述制裁措施,但近期沒有實施這些措施的計劃,并表示官員們希望通過外交手段避免采取此類行動。

俄衛星通訊社24日則援引專家的話稱,美方在會談前通常會通過輿論施壓以尋求更多談判空間,但這種策略在與中方的會晤中不會取得預期效果。中國將堅定地維護其戰略立場,不會受外部輿論影響。(完)

【編輯:許豐悅】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