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奧地利突然不認可台灣國際駕照

分享到:
2024-05-25 09:2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25日電 有台灣旅客5月22日在互聯網上求助,稱自己“突然無法”持國際駕照在奧地利臨時駕車,台灣外事部門同日證實確有此事。據台灣《聯合報》5月23日報道,有台灣民眾近期在社交網絡上反映,“已經不能在奧地利自駕了”,表示台灣的國際駕照不能在奧地利使用,而且是最近幾日才做出的限制。報道稱,有人就此致電台北駐奧地利代表處詢問,得到的回答是“奧地利政府對台灣非常不友善”,認為台灣不在《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中。

圖為奧地利美麗的山間公路。網絡資料圖

據台灣《聯合報》5月23日報道稱,對於台灣旅客無法在奧地利進行自駕一事,台灣方面是被動得知相關消息。據致電詢問的島內民眾22日向媒體轉述,台北駐奧地利代表處稱其也是“剛剛才知道”,并表明他們無能為力,無法進一步改善情況,目前亦無替代方案可循,只能改其它交通方式。據稱,台北駐奧地利代表處表示,“雖然努力與對方溝通,但尚未得到滿意的結果”。

5月22日,台北駐奧地利代表處在臉書上稱,代表處日前向奧地利交通部詢問有關台灣國際駕照在奧地利的使用規定,獲奧交通部答複,認為台灣國際駕照在奧地利“并非有效”,一般旅客無法在奧地利自駕。聲明補充,該處為此正在與奧外交部及交通部協商中,“希望可趕快找出雙方互利的解決方案”。

5月22日下午,台外事部門證實此事,并稱“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持奧地利國際駕照的外籍人士,也無法持國際駕照在台灣駕車”。

然而,在5月2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奧地利不承認台灣國際駕照,是否與大陸有關?”台外事部門發言人蕭光偉卻未正面回應,只說“已經指示駐奧地利代表處接洽奧地利政府,爭取民眾權益”。

有台媒注意到,消息傳出後,許多島內網友都很震驚事發如此突然。

報道稱,有人此刻就在奧地利自駕,只好問“所以我現在該怎麼辦?無照駕駛開回去租車處嗎?”還有人已經安排好暑假要去奧地利旅游,因突然被告知無法自駕感到驚慌:“連緩衝期都沒有嗎?”“我明天就要出發了耶,已經安排自駕旅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台外事部門網站資料來看,“外國對台灣國際駕照使用情形”一項中,奧地利部分已在5月14日改為“不可”。

據瞭解,“國際駕照”由聯合國《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和《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確立。

據公開資料顯示,《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由1949年夏季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公路和汽車運輸會議擬訂并開放供簽署,現有102個締約方。兩個公約奧地利都已簽署加入。

中國并沒有簽署《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但根據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長髮出的照會,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在回歸後繼續適用該公約。

此外,中方當時發出的照會還指出,台灣當局於1957年6月27日篡用“中國”之名加入該公約的行為非法,故應視為無效。

對於奧地利“突然不認”台灣國際駕照,台視新聞網5月22日報道不禁發問:“新政府上任,‘外交’就遭到考驗了嗎?”

同樣在5月22日,有消息稱,梵蒂岡表示希望在華建立常設辦事處,路透社稱,“這將是兩國關係的重大昇級”。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當天回應表示:“近年來,中國和梵蒂岡保持接觸,就雙邊關係和國際熱點問題深入溝通,不斷增進瞭解與互信。我們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不斷改善。”

台媒廣泛關注了該消息。梵蒂岡是台灣當局在歐洲唯一的所謂“邦交國”,多家台媒擔憂,梵蒂岡的表態意味著“台梵關係可能生變”。

台灣《聯合報》22日提到,梵蒂岡去年已獲準在越南派駐教宗常駐代表,而越南并沒有與梵蒂岡建立外交關係。

而在非“邦交國”中,一度與民進黨當局關係密切的立陶宛,5月初也傳出可能讓“台灣代表處”改名的消息。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5月7日報道,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當天提出,有必要將“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改為“台北”,認為這“可以釋放出立陶宛對華外交關係正常化的信號”。

2021年,民進黨當局在立陶宛成立“台灣代表處”,立陶宛成為除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索馬里蘭以外,唯一一個以“台灣”而非“台北”冠名台當局代表處的國家。

台灣“中時新聞網”指出,早在2022年1月,瑙塞達就曾稱立陶宛外交部允許台當局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

5月12日,立陶宛進行總統選舉投票。台媒引述立陶宛媒體說,此次大選有8名候選人參加,包括瑙塞達在內,共有5位候選人表示支持或不排除更名“台灣代表處”。因首輪投票無人得票過半,第二輪投票定於26日進行,瑙塞達將和現任總理希莫尼特繼續展開角逐。

不過,上述事件可能只是台灣在外事方面碰壁情況的冰山一角。

台灣《聯合報》23日指出,今年1月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瑙魯與台突襲式“斷交”的殷鑒不遠,隨著賴清德正式上台,“台灣的‘外交’關係依舊暗潮汹湧”。報道分析,盤點下來,包括海地、巴拉圭、危地馬拉以及梵蒂岡、斯威士蘭,“都潛藏危機”。

圖自央視新聞

台前外事部門負責人、“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早前坦言,台當局目前有兩個“邦交國”有長期隱憂。

島內輿論當時猜測,這兩國很可能指的是海地與危地馬拉。儘管吳釗燮後來接受質詢時,駁稱有問題的“不是危地馬拉”,但賴清德5月20日上台當天,危地馬拉僅派外交部長出席,還是引發“台危邦交疑慮”。

5月初,巴拉圭總統在接受日媒專訪時也坦承,如果無法證明與台灣當局維持“邦交”符合巴拉圭的國家利益,不排除會與中國建交。此外,伯利茲等國也在外媒及島內分析人士的“動搖名單”之列。

正如吳釗燮所言,“邦交國”有沒有問題,“5·20”是個很好的觀察點。有評論認為,一個中國原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這一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從賴清德就職儀式的三個顯著變化就能看出:

一是參加的“外賓”人數大幅下滑,今年參加賴清德就職儀式的“外賓”人數相較八年前銳減了三分之一。

二是參加的所謂“邦交國”數量驟減。八年來,高達10個“邦交國”棄台而去,今年僅剩12個“邦交國”派員參加。

三是參加人員層級降級明顯,除了危地馬拉僅派外長外,被賴清德寄予厚望的日本僅派出不含任何高層的議員團,被民進黨視為“密友”的前首相麻生太郎,則在數次推脫後缺席。

事實上,在5月19日,台灣《聯合報》的報道就擔心,賴清德上台以後,台灣是否可能再掀“斷交潮”,并提到及自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2016年在島內執政以來,已有10個國家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沒想到一語成箴……(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