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北約和韓國為何關注朝鮮派兵俄羅斯的傳聞?

分享到:
2024-10-22 18:1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22日電(記者 李明珠)韓國情報機構日前稱,朝鮮決定向俄羅斯派兵1.2萬人。傳聞引起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的關注,稱若消息屬實,將意味著事態的“重大升級”,正就有關問題與盟國進行磋商。為何北約和韓國關注朝鮮派兵傳聞?

派兵疑雲

韓國情報機構國情院18日稱,朝鮮已決定向俄羅斯派出4個旅團規模的特戰部隊士兵參戰,規模為1.2萬人,並發佈3張衛星圖像,作為朝鮮向俄派兵的證據。

韓國國情院表示,已獲知相關情況,確認本月8日至13日已有部分朝鮮士兵通過俄羅斯海軍艦艇抵達俄境內。據國情院消息,首批1500名已抵達俄羅斯的朝鮮士兵從朝鮮北部清津、鹹興、舞水端等地搭乘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所屬艦艇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預計在展開適應性訓練後投入俄烏作戰前線。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0月17日就曾表示,朝鮮正準備派遣1萬名不同兵種和專業的士兵參加俄烏衝突,並形容朝鮮軍隊參與戰爭“是通向世界大戰的第一步”。

20日,澤連斯基再次發表聲明稱, “有明確證據”顯示朝鮮派兵協助俄羅斯,還呼籲國際社會對朝鮮更多地捲入俄烏衝突作出強烈反應。

此外,在外國的社媒平台上還出現一張朝鮮和俄羅斯的國旗排飄揚的照片,但不知照片真偽以及所處位置。

不過,對於有關傳聞,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一名負責人21日在紐約出席第79屆聯大第一委員會會議時反駁稱這是毫無根據的謠言。而俄羅斯駐韓國大使館也表示,俄羅斯與朝鮮在國際法框架內進行合作,並不針對韓國的安全利益。

資料圖片 圖源:新華社

朝俄曾簽署協議

今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在平壤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將兩國協作提升至新水平的突破性文件;條約中規定,當任何締約方遭受侵略時,另一方將向其提供援助。當時,有外媒表示,美國和韓國對俄羅斯與朝鮮之間不斷加深的軍事合作感到越來越擔憂。

對於本次朝鮮派兵俄羅斯的傳聞,韓國研究人員在接受韓媒採訪時稱,朝鮮不僅可以在經濟和軍事上獲得可觀的利益,長遠來說,意味著朝鮮獲得了俄羅斯在有事時介入朝鮮半島的承諾。

北約和韓國關注

朝鮮派兵援俄的消息沸沸揚揚,近日也受到美國、北約其他國家和韓國的密切關注。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9日表示,無法證實有關朝鮮派遣軍隊到俄羅斯,但如果此舉屬實,將會令人擔憂。美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伍德表示,如果消息屬實,那將是一個“危險和高度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朝鮮與俄羅斯的軍事關係明顯加深”,美國正與盟國就“這一戲劇性舉動”的影響進行磋商。

韓國總統尹錫悅總統21日與北約秘書長呂特通電話。呂特也形容,朝鮮向俄烏衝突地區派遣軍隊,將標志著局勢的重大升級。尹錫悅則表示,俄朝盲目深化軍事合作再次印證了印太地區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關係密不可分,還提出希望韓國加入北約戰地信息收集和開發系統的流程迅速推進。

此外,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消息人士22日透露,韓國很可能向烏克蘭派遣監視小組,了解朝鮮支援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戰術和戰鬥力等。另一方面,韓國還在考慮向烏克蘭分階段提供非殺傷性軍事物資、防禦性武器和殺傷性武器的方案。

為何北約和韓國緊盯朝鮮向俄羅斯派兵的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田德文22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朝鮮向俄羅斯派兵意味著俄烏衝突外溢,範圍擴大,也可能使雙方衝突進一步升級,但其實即使朝鮮向俄羅斯派兵,一支人數不多的軍隊不足以改變戰局。不過,如今朝鮮和俄羅斯關係提升,而東北亞局勢整體趨向緊張,朝鮮可能兵援俄羅斯的消息在這一背景下變得更加敏感。對於這一傳聞,美國沒有掌握實錘,也沒有特別過度的反應,但韓國“跳得很歡”,包括召見俄羅斯駐韓大使,對這一消息韓國非常緊張。這一傳聞可能會加劇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也不排除北約會借題發揮的可能。

至於北約會否趁機加強部署,田德文說,北約早就已經把觸角伸到東北亞,頻繁地在東北亞展示軍事存在以及“秀肌肉”,並非因為本次派兵疑雲才有所動作,反而是因為北約的觸角伸到東北亞,促使朝鮮做出相應的反應。從合作形式上看,北約沒有全面軍事介入的空間,進一步升級的空間也有限,北約未必敢把手伸得太長,因為這也牽涉到中國對於地區安全的基本訴求,東北亞也絕對不是美西方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