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神舟十三號”返航解讀來了:多個首次!

分享到:
2022-04-16 14:2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4月16日上午10時許,在空間站組合體中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紀錄的神舟十三號乘組以快速返回的模式。平安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三號的載譽凱旋,標誌著神舟十三乘組飛行任務預定的各項要求均已順利完成,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也就此圓滿收官。

圖片

圖片

作為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發射的第二艘載人飛船,也是駐留太空時間最久的神舟飛船,在此次飛行任務中,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實現了多個首次,不斷刷新中國航天的新紀錄,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三名航天員開始了長達大半年的太空之旅。在此次飛行任務中,為適應空間站組合體不同構型及來訪航天器不同停靠狀態,實現與空間站前向、後向、徑向交會對接和分離,神舟十三號首次驗證了徑向交會對接技術,與空間站核心艙徑向對接口實施了徑向交會對接。

而在對接之後, 神舟十三號的停靠飛行時間增加至6個月,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首次考核并驗證了空間站任務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項目技術副經理邵立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駐留時長一般也就是5~6個月,駐留時間如果再延長可能對航天員的影響就會比較突出。而在中國航天員長達6個月的駐留期內,對神舟13號飛船進行了關鍵技術的驗證。

“神舟13號最關鍵的一項技術驗證就是長達6個月的停靠,這對神舟飛船而言是最大的考驗,因為太空中的長時間駐留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會對飛船造成影響,但這些因素是地面上無法模擬的,或者模擬的成本是無法接受的,神舟13號任務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長期在軌飛行,受不可控因素影響後的安全返回,此次返回任務的圓滿完成,對於神舟飛船而言,就是關鍵技術驗證的順利通過。”邵立民稱。

為應對在軌停靠飛船可能出現無法返回的故障,空間站任務階段還首次建立了應急救援任務模式,采用“滾動待命”策略,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後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通過在軌停靠飛船和發射場待命飛船共同確保在軌航天員安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則是首次執行了應急救援發射待命任務。

在神舟十三號任務期間,神舟十三號乘組三名航天員還先後圓滿完成了兩次出艙活動。其中航天員王亞平也進行了太空行走,成為了首位在太空中進行艙外活動的中國女性,這也為未來中國女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為進一步提高返回任務執行效率,縮短地面飛控實施時間,神舟十三號也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通過對飛行任務進行合理地裁剪和調整、壓縮操作時間,將返回所需時間由原先的11個飛行圈次壓縮至5個飛行圈次。返回時間由17個小時縮短至約7.5個小時。

談到采用快速返回模式的初衷時,邵立民表示,此前的返回階段我們設計的返回時長在一天左右,這項指標雖然符合要求,但一天的飛行時間還是比較長,特別是此次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中,三名航天員在太空中已經駐留了6個月,在從空間較為寬敞的空間站轉移到空間狹小的載人飛船中,而且還要飛行一天,三名航天員感受的舒適度肯定比較差,“技術進步沒有止境,我們想讓三名航天員在返回艙中待的時間盡量短一些,提高航天員返回舒適度。”邵立民稱。

據瞭解,隨著神舟13乘組三名航天員駐留6個月并平安返回,下一步將對空間站整個關鍵技術驗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結果滿足要求後,將轉入中國空間站的組裝建造階段,這一階段將依次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神舟14載人飛船、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15號載人飛船,共計六艘航天器,最終完成T字構型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整個組裝建造過程將歷時約七個月。

【編輯:許豐悅】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