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農業農村部:一季度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6%

分享到:
2023-04-20 11:2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介紹,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平穩、開局良好。

第一,抓緊抓實春耕生產,夏季糧油豐收有基礎。著力保夏糧、穩春播、擴大豆、提單產,逐項推進、逐區落實。夏收作物長勢較好。據我部農情調度,冬小麥面積穩中有增,目前一、二類苗比例90.5%,比上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春耕備播進展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進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過六成。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17.7億畝以上,連續4年增加。加力擴種大豆油料。今年首次將大豆生產任務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並出台大豆生產一攬子扶持政策措施,調動了農民種豆積極性。目前,大豆油料種植任務已落實到省市縣。

第二,統籌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市場供應充足。生豬生產穩定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05萬頭,相當於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5%。一季度,豬肉產量1590萬噸,同比增長1.9%。畜禽和水產品全面增產。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3.6%,牛奶產量增長8.5%,國內水產品產量增長4.4%。蔬菜和水果供應充足,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積同比增加110多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加。一季度新增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3900多個。

第三,持續抓好產業就業幫扶,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落細監測幫扶,實化幫扶措施。截至3月末,65%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餘均落實了幫扶措施。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就業增收。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升行動,提高中央財政銜接補助資金用於產業發展比重。引導信貸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截至3月末,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215.5億元,惠及48.5萬脫貧戶。促進穩崗拓崗帶動就業增收。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截至3月末,外出務工脫貧勞動力3074萬人。

第四,著力拓展產業鏈條,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農產品加工業運行平穩。3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PMI指數為55.4%,比同期製造業高3.5個百分點。鄉村休閑旅遊業加快恢復。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鄉村休閑旅遊成為消費熱點,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觀光、體驗農事、遊園賞花持續升溫。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新批準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打造一批產業發展高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1個百分點。

第五,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細化實化鄉村建設任務。制定鄉村建設行動年度工作要點,指導各地制定鄉村建設任務清單,完善項目庫。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穩步推進農村戶內改廁,壓茬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春節和春季戰役,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組織開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紮實開展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紮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制度試點,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組織,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超過400萬家、223萬個,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個。

第六,深入挖掘農村內需潛力,農村投資消費穩步恢復。農業投資增速回升。加快高標準農田等重點項目建設,截至3月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和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分別為1942萬畝、322萬畝。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25億元、同比增長0.5%。鄉村消費市場恢復增長。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258億元、同比增長6.2%,比城鎮高0.5個百分點。農產品進出口保持增長。農產品進出口總額833.8億美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出口235億美元、同比增長7.4%,進口59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2%。

曾衍德強調,總的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威脅、農業生產成本上漲、農民就業壓力較大等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