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動各類文物建築向社會開放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月5日電 《北京市文物建築開放利用導則(試行)》近日發佈,本市將推動各級各類文物建築盡可能向社會開放。北京市文物局將以確保文物安全為前提,有效利用豐富的文物資源,引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自故宮博物院官微 《導則》明確,由文物行政部門管理使用的各級各類文物建築需盡可能向社會開放,已向社會開放的要進一步闡釋價值、挖掘潛力、提升服務,未向社會開放的需明確開放時限。現狀作為辦公、居住用途和閑置狀態的國有文物建築,可采取騰退方式實現全面開放或可在一定時間段、一定空間內開放。非國有文物建築向社會開放、提供展覽展示服務的,文物行政部門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同時,文物建築的開放利用應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必須以確保文物安全為前提,不得破壞文物、損害文物、影響文物賦存環境;必須控制在文物資源可承載的範圍內,避免過度商業化。本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合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全過程,包括文物建築本體保護修繕、危害文物建築安全使用方式的騰退、歷史風貌維護、旅游文創開發、展示開放運營、文化傳承發展等。 《導則》還劃定了不同類型文物建築的使用功能。例如,歷史功能為宮殿、壇廟、府邸、園林、廟宇等,將作為博物館、保管所、參觀游覽場所向社會開放。歷史功能為學校、醫院、圖書館、戲院、劇場等公共建築,或行政、金融、商肆等近現代建築,可延續其歷史功能,采取劃定開放區域、明確開放時段的方式向社會開放。歷史功能為住宅的文物建築,名人故居參照相關保護規範實施,其他居民院落可在文物騰退的基礎上,作為公共文化場所、旅游休閑服務場所等向社會開放。 文物建築使用主體應根據文物特點、保護要求和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并公佈開放措施和計劃,明確開放區域、開放內容、開放時間、游客承載量、配套服務等內容。 文物建築在開放過程中出現重大文物險情或安全事故,應立即停止開放,進行整改。各區文物行政部門應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及時發佈文物建築名錄,定期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項目開展評估,研判保護利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編輯:馮秋怡】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