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港媒:如果歐盟想要再次強大,就不要把中國當“制度性對手”

分享到:
2023-04-27 17:1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7日電 香港《南華早報》昨日(26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歐盟不應該試圖將中國描繪成“戰略競爭對手”》的文章。文章稱,在歐盟面臨重重危機的情況下,將中國列為“制度性對手”的戰略已經變得完全“不可持續”。該戰略既無助於地區穩定,也無益於世界和平。如果歐盟想要再次強大,并在世界舞台上重新擁有話語權,就必須堅持“戰略自主”的政策。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文章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的訪華之行暴露了歐盟對華戰略“近退兩難”的困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2019年上任時宣稱,她要將歐盟委員會打造成一個“地緣政治委員會”以追求“戰略自主”,暗示了歐盟希望奉行獨立於美國的外交政策。

但是,在2019年初,歐盟外交政策官員發佈了一份對華戰略文件《歐盟—中國:戰略展望》。該文件將中國認定為“制度性對手”,并將中國作為歐盟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的概念相併列。由此可見,歐盟對華戰略存在顯而易見的內在矛盾。

歐盟一直未能清楚地解釋“制度性對手”的含義。如果給中國貼上這個“標籤”是為了取悅美國并強調意識形態上的友情,那麼歐盟就錯了。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對意識形態不感興趣,而且他也并不喜歡歐盟。如果該標籤是為了和中國討價還價來換取一些利益,那麼歐盟又錯了,因為中國厭惡意識形態鬥爭。

從理論上講,“制度性對手”的戰略應該可以在拜登的政府中找到更好的歸宿,因為拜登似乎沉迷於“冷戰集團政治”。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中)、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資料圖 圖自新華社

但實際上,隨著歐洲面臨著一場熱戰(俄烏戰爭)、一場醞釀中的冷戰(中美之間)以及可能擾亂世界貿易和經濟秩序的台海危機,“制度性對手”的戰略已經變得完全“不可持續”。其既無助於地區穩定,也無益於世界和平。

從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和歐盟發動的貿易戰,到拜登試圖與中國“脫鈎”併發動新的冷戰,歐盟都經歷了“痛苦”。如今,歐盟已被推進了一個“角落”,即在保持“戰略自主”和堅持與美國相同的對華政策之間進行艱難的抉擇。

這正是馬克龍所指出的,他暗示美歐關係中存在不健康甚至是危險的趨勢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他發表觀點的時機和清晰度令許多歐洲政客都感到“震驚”,他們近年來通過抨擊中國而開闢了新的職業生涯。

最重要的是,歐盟會為了跟上美國的節奏而犧牲與中國的一切嗎?萬一遭遇台海危機昇級,歐盟會動用軍力幫助台灣嗎?歐盟是否真正認識到了錯誤處理台海危機的嚴重危險?

幸運的是,即使是最堅定地稱中國是“制度性對手”的人,例如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不願意“稱讚”美國的對華“脫鈎”和對抗政策。

如果歐盟想要再次強大,并在世界舞台上重新擁有話語權,就必須堅持“戰略自主”的政策。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無法認真對待成為美國“附庸”的歐盟。

如果中國和法國設法促成了俄烏停火,歐盟的“制度性對手”戰略一定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該戰略只是歐盟在外交決策方面“無能”的一個古董而已。

【編輯:王叙】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