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改善關係大門已開 接下來看美國誠意香港中通社6月20日電 (記者 王豐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行結束,美國總統拜登19日評價此行“取得了進展”,并指美方“正走在正確道路上”。然而,國際輿論在高度關注中美高層恢復接觸之時,也對美方能在“正確路上”行走多遠存在疑慮。 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接見布林肯,獲得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和正面評價。輿論普遍將之視為中美關係緩和的契機。 彭博社報道稱,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正尋求穩定雙邊關係,這場會面意味著兩國關係可能從數十年來的最低點止跌回升。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分析認為,美中會談比她預期的積極,中方表明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這很重要。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這次會見是具有象征意義的錦上添花,發出了北京與華盛頓均希望制止中美關係走下坡的信息。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俄羅斯專家指,中國領導人接見布林肯,在一定程度上是北京給予華盛頓的一種榮譽。此次會面很可能開啟了中美之間關於戰略問題的對話。 “這次會面對世界有重要意義。”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教授20日向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布林肯訪華前,中美關係在很多問題上出現尖銳對立,如北約向亞太地區擴張、美國在台海及南海的動作,引起中國高度警惕和強烈不滿,甚至有出現軍事衝突的風險,亞太地區普遍處於緊張不安狀態。中美若能在桌面上坦誠討論這些問題,比隔空罵戰要有效得多,既能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也有助解決雙方在經貿方面的分歧。此外,中美接下來若能在氣候、食品安全、禁毒等方面展開合作,也會為國際社會帶來安定願景。 美方在訪問結束後作出一系列表態。布林肯表示,美國高級官員將在未來幾周內對中國進行更多訪問。白宮發言人強調,美國將繼續利用外交手段提出關切的領域,以及利益一致的潛在合作領域。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9日評價,此行“取得了進展”, “我們正走在正確道路上”。 對此,呂超直言,此前美國一直在國際輿論場中指責“中國不願溝通”,但布林肯訪華之行證明,中方已拿出最大的誠意,展現態度和信心,打開了改善中美關係的大門。接下來,就要看布林肯回國後,美方如何行動,能否與中國相向而行。可以看到拜登政府有努力改善中美關係的願望,但當前美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部分國會議員表現不理智,美國在對中關係上一向用“兩幅面孔” 說話,說一套做一套。中美關係能否回暖,關鍵在於美方能否拿出誠意。 不過,國際輿論也注意到,中美分歧仍在。布林肯19日在結束訪華行程的記者會上表示,美中未在建立定期軍事溝通管道取得進展。有觀點認為,美國2018年對中國現任國防部長李尚福實施了制裁,制裁不取消,難以推進雙方軍事溝通。 在台灣問題上,中方明確表態沒有妥協餘地;布林肯則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又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19日批評指,和平解決論不是對美方承諾的重申,而是對美方承諾的篡改。 呂超指出,這些分歧不是現在才有,幾十年來一直存在。這期間中美磕磕絆絆,有競爭有合作,也曾有過“蜜月期”。目前引起中美關係惡化和誤判的關鍵在於台海及南海,若美國能有所收斂,不在軍事挑釁的道路上進一步發展,與中方坐下談,中美關係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就會較大。至於其他問題,只要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都可迎刃而解。 呂超續指,若中美之間採取更加務實的態度,在全球關心的氣候、禁毒等議題先展開互利合作,先易後難,逐步推進,或能使接下來中美關係的發展更加順利。(完) 【編輯:梅婉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