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有何負面影響?香港中通社9月1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歐盟領導人9月13日正式宣佈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分析指,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而且給中歐經貿、科技合作蒙上陰影,會令歐盟得不償失。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資料圖)。新華社圖片 9月13日面向歐洲議會發言時,歐盟立法建議與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聲稱,中國電動汽車之所以更便宜,是因為獲得巨額國家補貼的結果,而沒有反思歐洲車企在制造成本上落後於中國車企。據悉,幾個月以來,一些歐盟成員一直在施壓,敦促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展開調查。 中國商務部9月14日回應表示,歐盟擬採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並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並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競爭力不斷提升,這是堅持不懈開展科技創新、構建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結果。中國電動汽車受到了包括歐盟消費者在內的全球用戶歡迎,同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包括歐盟在內的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9月14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對此深表讚同。“比如,中國品牌‘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近一年內已進入15個歐洲國家,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開設了超過140家門店。”他更指出,目前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已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產業鏈,中國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領域全球領先,可以說任何新能源汽車企業離開中國產業鏈都沒有競爭力。 他舉例說,7月有報道指,德國知名車企大眾汽車旗下ID系列電動車在中國的售價卻顯著低於德國。以ID.3為例,該款車在德國市場售價為4萬歐元,而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僅為約1.5萬歐元。此外,美國知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在中國實現國產化後,售價也大幅降低。這都得益於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已十分成熟——包括性價比優勢及核心零部件生產的規模效應、生產效率高、運輸距離短等。 他更進一步指出,中國和歐盟原本在經濟、科技領域合作勢頭良好,2022年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並於當年4月簽署新一輪聯合科研資助協議,中歐在氣候變化、能源、數字等領域也多有合作。但歐盟此番調查決定是逆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規律而行,如果實施下去,不僅損害中歐經貿關係的信任基礎,還會波及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對歐盟來講必定得不償失。 中國商務部9月14日表示,中歐汽車產業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經過多年發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歐盟汽車企業在中國投資經營多年,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歐盟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中方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歡迎歐盟汽車企業進一步擴大對華投資,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投資。(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