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5日電 題:“習拜會”坦誠務實 釋放哪些積極信號?
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
中美元首14日晚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完成逾3小時的會晤。這是兩國元首三年來首度線下對談,意義重大,舉世矚目。雙方均展現積極氛圍,會後中美均表示,溝通是深入、坦誠和建設性的。受訪專家認為,此次“習拜會”具體務實,在不少議題上的共識超越過往,各方期待中美穩定雙邊關係,令世界更好地應對當前多項挑戰。
歷時3小時12分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談到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台灣問題、各領域對話與合作、重大國際地區問題等五方面議題,內容具體豐富,覆蓋兩國關係最重要方面和當前最緊迫的地區和全球性問題。
會後,中美均同意責成兩國團隊持續溝通,在全球經濟疫後複蘇、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上,雙方須協調合作,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或將訪華,繼續推進會談。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指出,雙方應該正確看待對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美方的聲明則表示,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的競爭,但這種競爭不應轉向衝突。
外界普遍認為,此次“習拜會”,雙方展現出緩和氣氛,建構“護欄”,對中美形勢起到積極作用。法新社評論,與過去三年相比,中美雙方採取了更加和解的語氣。《紐約時報》指出,“習拜會”氣氛緩和,兩人謹慎承諾改善美中關係,避免直接衝突。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1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從雙方會議紀要來看,此次“習拜會”在所談問題上已設“護欄”,並釋放出清晰信號,首先,雙方都意識到雙邊關係失控的嚴峻性,若不加護欄,可能滑向衝突。其次,在多邊層面,雙方都清楚可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包括氣候變化、疫情、世界經濟穩定等。
劉亞偉直言:“無論從會晤時間、參加團隊,還是從會後雙方決定的方向而言,這次會晤都比此前線上的討論更為具體、務實,在很多問題上的共識也超過以往。中美領導人已有緩和的意思,就看接下來雙方官員如何互動。大家期待中美關係的後續發展,看雙方能否穩定雙邊關係,做好各自的事,并找到合作路徑,讓世界能更好地應對當前的多項挑戰。”
當前,全球正面臨各種危機和挑戰,不少人擔憂中美將進入“新冷戰”,有觀點認為,中美元首久違的面對面會晤,可緩解緊張氛圍。對此,劉亞偉表示肯定:“當然有這樣的作用。美國當前對華政策的支柱之一,就是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法德等歐洲國家及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均受到美國壓力,但這些國家實際上追求本國利益最大化,不願選邊站,希望美中和平相處,化解一些衝突,共同面對全球議題。”
劉亞偉提到,台灣問題仍是中美之間最重要的議題,“關鍵要先避免衝突,不要刻意突破對方的紅線,再尋找新的和平共處框架,包括擱置爭議,公平貿易等,雙方可以先從人道主義等小事上開展合作。”
自拜登入主白宮兩年來,中美兩國元首已有5次對話,均以視頻或電話形式。其中今年的兩次,分別是2022年3月18日,兩位領導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通話,其後美國一直指摘中國在該問題上的立場。2022年7月28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前線上交談,但沒過幾日,佩羅西仍執意赴台,令台海局勢急劇升溫。接下來,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推出“芯片法案”,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令中美關係跌入建交以來的谷底。
劉亞偉分析認為,此次會晤效果積極,但若說中美已進入商討具體問題的議程還為時尚早,能否落實到行動上,要看雙方後續。“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小勝,多少可以些許遏制共和黨的極端反華勢力,若美國國安會、國務院財政部、五角大樓等部門願意執行此次會晤的決定,其實大有作為。我們聽其言,不如觀其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