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來論

【來論】 點擊香江:如何確保落實新選舉制度不走樣不變形?

分享到:
2021-05-21 12:29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特區政府關於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草案公布之後,反對派普遍洩氣,建制派情緒高漲。反對派洩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建制派情緒高漲,也並非百分之百值得肯定,還須注意其中的不良苗頭。

  新選舉制度旨在讓“愛國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中央領導反覆強調,完善選舉制度並非要搞“清一色”。新選舉制度是要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提高治理效能,並非限制港人的民主空間。因此,包括建制派在內的各界別應避免出現相互傾軋的現象。眼下,值得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是:如何確保落實新選舉制度不走樣、不變形?

  建制派是否有監督政府的能力?

  新選舉制度重構選委會,賦予選委會更多權力,並取消區議會在選委會的席位,這些變革為建制派參政議政提供了更大空間。最近,建制派出現了不少“奔競之士”,激烈競爭選委會的席位。這種熱情當然值得肯定。然而,每一位“奔競之士”都應想一想:是否具備監督政府的能力?以筆者之見,這種能力至少可以包括三個關鍵詞:依法,為民,專業。

  所謂“依法”,就是要依法監督。特區政府必須依法施政,建制派也要依法監督。首先要弄懂所“依”之“法”為何?基本法在香港具有憲制地位,香港國安法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落實基本法的一部法律,“奔競之士”對兩部法律理解是否透徹?其次要弄懂兩部法律與香港本地法律之間的關係。回歸以來,香港本地法律基本沒有變,但須與基本法和國安法相銜接、不衝突。“奔競之士”能否精準把握?只有扎實的法律素養,依法監督政府才有可能。

  所謂“為民”,就是要代表主流民意。參政議政既不是“攬炒”,也不是當“花瓶”。香港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諸多社會矛盾,比如貧富差距拉大,民生難題成堆,市民期盼特區的管治團隊盡快破解難題,紓解民困。如果新選舉制度施行後,各路政治人物仍然沉湎於你爭我鬥,將個人及小團體利益凌駕於香港整體利益之上,罔顧主流民意,無視底層民眾的訴求,那豈不是背離了修訂選舉制度的初衷?

  所謂“專業”,就是參政議政要有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這些年來,香港不缺政治爭鬥的“高人”,缺的是踏踏實實解決難題的高手。客觀地講,由於反對派“攬炒”,近年來建制派忙於應對,也拉低了建制派的建設能力,香港的整體治理水平不高。如今,香港的創科發展明顯落後,香港經濟還沒有走出衰退周期,香港的年輕人迷茫困惑,香港的“住房難”“供地難”久拖不決。試問:誰能拿出高招?如果沒有“兩把刷子”,豈不有負重望!

  反對派會不會搞“另類拉布”?

  在新選舉制度下,反對派總體上偃旗息鼓,但也不排除仍有人會想盡千方百計繼續“攬炒”。

  比如,立法會的直選席位,這是反對派爭取的主要目標。按照《修訂草案》設計的審查機制,如果某候選人被資格審查委員會DQ,就必須重新推選。那麼,如果第一個被DQ,等待第二個候選人報名;第二個被DQ,又等待第三個報名;如果這些候選人接二連三地無法通過資格審查,選舉工作是不是要無限期地拖延下去?這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拉布”!

  又比如,從以往反對派慣用的手法來看,他們在地區直選中會推選三類候選人。一是高調的反對派人士,二是低調的反對派人士,三是“政治素人”。高調的反對派人士肯定會被DQ,低調的反對派人士被DQ的概率為50%,而“政治素人”則用來保底,很有可能當選。那麼,出現這類情況如何防範?

  最近,人們也經常討論“溫和反對派”的參政議政問題,不少人勸告“溫和反對派”進入參選。客觀地講,“溫和反對派”與激進反對派的風格不同,但政治目標有諸多相同之處。他們面臨的困境是支持者甚微,激進反對派的退出,為他們提供了政治空間;“溫和反對派”會不會為了收割更多選票而走向激進呢?果如此,也會令新選舉制度走樣變形。

  各界別能不能齊心協力謀發展?

  新選舉制度重構選委會,增加了第五界別,擴大了愛國愛港力量的“基本盤”;同時,較大部分立法會議員由選委會選舉,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選舉委員會不少於188名委員聯合提名,且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委員不少於15名。這意味着各界別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更加吃重。那麼,各界別能不能把香港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齊心協力謀發展呢?

  從制度設計上看,新選舉制度有利於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但這還要看各界別人士的作為。

  首先,各界別人士不能陷於“內耗”。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民主最大的危險是走向政治傾軋,相互攻殲,民眾成了少數政客的“棋子”,爭來鬥去,只見“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就是看不到民眾生活得到根本改善。這些年,香港已經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苦頭,決不能重蹈覆轍!新選舉制度實施後,各界別人士應把力氣用對地方。

  其次,要登高謀遠。所謂“高”,就是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看待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國家大盤穩定,民族復興前景可期,香港才有堅強後盾,既能在平時從“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中分享發展紅利,又能在遭遇危急時,得到國家庇護,化險為夷。所謂“遠”,就是從“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角度看待和處理眼前問題。“一國兩制”方針不會改變、不會動搖,也不能變形、不能走樣;維護“一國”的力量越強大,推進“兩制”的道路就越寬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走對路子。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落實。落實好新選舉制度,建制派須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擔當,各界別人士也需同心協力、和衷共濟。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視頻

更 多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
【通講壇】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利大於弊?馬斯克能緩和中美關係嗎?
莫言用兩個小故事 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跟隨市民登上“海南艦”!原來中國軍艦內部是這樣的
香港機場迎來“三跑道時代”!年客運可升至1.2億人次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