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北上掛職取真經 南下服務為香港香港新聞網5月25日電 5月10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港區政府正與廣東和深圳簽署公務員互換“掛職”的協議,旨在提升香港公務員的國家忠誠度和管治水準,並使其對國家現行的行政體系和治理路徑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根據香港特區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所述,北上“掛職”是香港公務員培訓的一個部分,在未來具體化的架構中,將會要求公務員必須在三年試用期內完成北上“掛職”的培訓,方可獲長期聘用。這一機制的建立堪稱香港公務員體制改革的一項“里程碑”事件。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公職人員基本上對英國殖民時代的行政作風和傳統“念念不忘”,大有“抱殘守缺”之勢。雖然香港素來以法治廉潔、工作規範、管理有序聞名,但在面對複雜的政治局勢,發展道路的革新轉型以及與時俱進解決社會需求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北上掛職是一件好事情,但這件事情要做得好,首先要明確,北上“取什麼經”,南下“做什麼事”這兩大問題。 首先,北上“取經”先要破除的是“愛國”與“政治中立”的二元對立之迷思。5月5日,英國BBC曾以《國安法下,香港公務員面臨“愛國還是政治中立”的兩難選擇》為題,故作悲憫地借用某位辭職的公務員之口哀嘆道,那些簽了忠誠協議的公職人員,“可能要被迫執行‘埋沒良心和有違道德’的政治工作。”此外,該文還裝模作樣地暗示,強制實行愛國政策將會在香港的管治界重新掛起“文革式”的告密整風運動。這些無中生有,捕風捉影,不懷好意的污衊抹黑,恰恰顯示出香港公職隊伍依舊有着看不清事實,見不得現狀的無知分子。他們還試圖通過緬懷英殖民時代無需效忠英女王之語,來唱衰香港已然淪為“共產黨”的“棋子”。 為什麼在英殖民時代不需要效忠國家?作為英國控制印度的一個亞洲分屬基地,香港效忠英國,名不正言不順。人家都沒有把香港當作平等的國土,亦無心賦予香港民眾以國民的資格,自然也不會有效忠之說。九七回歸是香港民眾自己當家做主的時代,是一個有國家保護的合法國民的時代。有些香港公僕竟然“懷念”當二等公民的身份,來質疑國安法和愛國宣誓的初心、真心和良苦用心,實在是令人心寒。在被殖民的一百年間,香港從未經歷過民族與國家的建構過程,故此,北上“掛職”,為的就是“根植”一顆中國心。 其次,北上“取經”還要取的是一個能力經,一個管理經,一個如何為市民服務的真經。在“愛國者治港”的大原則下,香港的管制階層不僅是要效忠特區政府和國家,更要有能力去發展香港和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治港者不能只是愛國的“口號者”,更是要做繁榮香港的“實幹者”。現行的管治階層過分迷戀香港特有的行政體系與制度,只可以在穩定的時代做一個社會程序上的運行機器,卻無法在突如其來的社會事件和詭譎多變的世界格局面前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長達一年多的疫情與2019年的社會暴亂都暴露出香港管治階層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始終習慣性地將老規矩和舊程序放在首位,這便造成了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的被動。香港雖然是特區,擁有一定的“特殊性”,但這並不代表着香港是特別的,香港市民的需要是與眾不同的。民生無非衣食住行,民心無出安居樂業。讓香港社會生活在一個安定和諧的環境,是一個有擔當的政府應有之義務。故此,北上“掛職”,為的就是鍛煉一個管治力。 北上之後再南下,為的是什麼?伴隨着大灣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香港要依託國家政策和紅利,實現自身發展結構的轉型和發展。要讓南下的香港公務員成為特區政府的管理者,成為大灣區的建設者,成為新香港的見證者,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兩制”的良性互動,更是對“兩制”政策在新世代的新嘗試和新補充。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