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深度融入,奏響“國安家好”的動人樂章──解讀夏寶龍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上講話系列評論之七 剛剛出版的8月號《紫荊》雜誌全文刊登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7月16日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上的講話全文。夏副主席用“四個期盼”,展望“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的光明景象。其中講到:“我們期盼那時的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成果更加豐碩,‘愛國者治港’全面實現,以愛國愛港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自身獨特優勢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的樂章更加悅耳動人。” 夏寶龍副主席的期盼,是代表中央對“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提出的希望,也理應是香港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從回歸那一刻起,香港就納入國家治理體系,香港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結在一起,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勢力都不能改變這一鐵定的事實。香港唯有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奏響“國安家好”的動人樂章。 “愛國者治港”全面實現 夏寶龍副主席期盼“愛國者治港”全面實現,是因為在香港特區政權架構中,身處重要崗位、掌握重要權力、肩負重要管治責任的人士是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主體,他們守住“愛國”底線,香港才有望實現長期繁榮穩定,港人才能安享太平盛世。理由有二: 其一,唯有“愛國者治港”,才能處理好香港與中央的關係。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也不是無主之地。香港的這個“身份”早已透過基本法確定,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凡是真正的“愛國者”,會真心認同“一國”原則;他們在行使公權時,會遵照基本法來處理香港和中央的關係,而不會與中央搞對抗和摩擦,節外生枝,無事生非。如果香港的管治團隊在“愛國”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那就會大大減少“政治消耗”,香港一心一意謀發展、惠民生,中央大力支持,形成良性互動,香港的發展之路必然越走越寬。 其二,唯有德才兼備的“愛國者治港”,才能破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中央要求“愛國者治港”,並非把“愛國”作為“治港者”的唯一條件。“愛國”是必備條件,除此以外,“治港者”還必須擔當作為、為民愛民、有感召力、有責任心。總之,既要有“愛國”之德,又要有管治之才。中央希望香港管治團隊衝破制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種利益藩籬,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香港大多數市民也盼望早日“上樓”,生活安穩,如果“治港者”都是一批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的人,具有戰略思維和宏闊眼光,注重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那麼,香港的難題何愁解決不了! 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 夏寶龍副主席期盼以愛國愛港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這是“一國兩制”實踐成果更加豐碩的體現,也是香港實現“二次回歸”的題中要義。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文化多彩,價值觀多元,不同階層的訴求各異,這是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鮮明特徵。但“多元”並非沒有“主流”,香港與內地人同種、書同字、話同音,這是不變的“底色”;因而,“愛國”是香港主流價值觀不可缺少的元素。香港經歷了英國人150多年的統治,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了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比內地更早地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特別是香港與歐美發達國家來往密切,西方的價值觀對香港有較深的影響,香港中西合璧、面向世界的特色更為突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因而,“愛港”是香港主流價值觀不可缺少的元素。“愛國愛港”四個字,既表明了香港的根基所在,又彰顯了香港的地域特色,還超越了意識形態之爭和社會制度之別,最能體現香港文化內涵;香港主流價值觀的核心只能是“愛國愛港”。 香港要長期繁榮穩定,必須讓以愛國愛港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2019年的“黑暴”警示我們,如果“愛國愛港”沒有深入人心,香港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暗流湧動,一旦有風吹草動,“港獨”勢力還會沉渣泛起。因此,要在香港廣泛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國家觀念、歷史觀念、民族觀念,厚植家國情懷,推動“人心回歸”。 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夏寶龍副主席期盼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次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的厚望,也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後勁的支持,體現了對港人福祉的關切。 回顧香港的發展歷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製造業大規模向外轉移,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四小龍”及時承接了產業轉移,抓住了發展機遇。那麼,今天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如何?新興經濟體正在崛起,特別是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帶動力非常強大,許多國家都看到了這個機遇,爭相搭乘“中國快車”。僅從經濟的角度看,香港都應毫不遲疑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借國家發展的東風“起飛”“遠航”。況且,中央一再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支持,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賦予香港“主場”“主角”的地位,中央還出台多項政策,促進香港居民到內地就業、學習、居住。香港應找准“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結合點,將自身獨特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將香港的發展空間開闢得更為廣闊。 夏寶龍副主席的從政履歷,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高度重合;正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長期歷練和深刻感悟,使得這一代領導人既有全球眼光,又有家國情懷;既有創業激情,又有非凡定力;既有戰略思維,又能知微見著。夏副主席的期盼,正體現了這些特質特點。香港各界應從這些“期盼”中領悟到“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的真諦,奏響“國安家好”的動人樂章!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