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來論

【來論】以僑為橋 香港僑界新征途上有新使命

分享到:
2021-09-07 10:01 | 稿件來源:點新聞

【字號:

  可以說,香港的歷史既是一部華僑花果飄零的離散史,也是一部華僑開拓自強的奮鬥史。作為一個在港超過200萬人數的愛國愛港群體,香港僑界不僅是香港各行各業的開路先鋒,也是聯繫世界、心繫故土、愛國愛港的中流砥柱。

  今年5月27日,香港立法會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不僅意味着中央對特區管治架構的修復和完善,更是對僑界人士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責任與義務提出了更為深厚的期許和厚望。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提出,“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是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香港的僑界人士素有愛國愛港的傳統,對於透過今次選舉進入特區管治架構,發揮僑界力量,對香港的反‘獨’促統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自國安法平定香江,“十四五”規劃藍圖逐漸展開,面對世界格局的風起雲湧,國家安全與民族復興的一體兩面重任,香港僑界人士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還可以奉獻什麼,這一系列的追問成為了香港僑界的新征途上的新使命。

  首先,香港僑界要做到以僑為橋,立足香港,凝聚僑心,服務市民,改善民生。港僑身在香港,情系國家,始終都是香港社會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守護者。僑界人士的企業經營和社會服務使得他們在擁抱世界的同時,更要做到目光下沉,看得見民眾之所急,聽得見社會之所需,發揮聯動上層管治與基層民眾的樞紐管道之作用,在團結僑胞、聯繫海外華人華僑方面,將一顆僑心化為愛港之心和建港之心。今年年初,香港僑界在銅鑼灣、北角等地設立“撐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選舉制度”的街站,向市民講解人大的決定、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必要性以及“愛國者治港”等原則,這就是讓民心所註與國家所系相遇,讓僑成為利國利港利民之“橋”。

  其次,香港僑界要投身“一帶一路”事業,匯聚僑力,內外循環,主動作為。“十四五”的部署對於香港是百年未有之機遇,也是百年未有之責任,尤其是中央對香港在四個“傳統中心”的提升與建設方面,還強調了配合香港發展四個“新興中心”。在新冠疫情無盡之時,疲軟的國際需求和全球化的萎縮導致香港必須要進行經濟結構和社會模式的轉型和升級。在轉向國內大循環之際,香港的僑界要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吸引優質外資,發展高新技術,重組亞洲金融市場,找準國際循環與國內循環在香港的交匯點,為國家招商引資,打通國際循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奠定結構性基礎和平台性渠道。華僑華人是中國崛起的“軟資源”,擰作一股繩,化為一種力,在將外國優勢“請進來”之際,更要發揮“走出去”的能力,與內地企業資本共同參與海外市場的拓展和競爭,尤其是華僑華人的海外視野和國際經驗,注定會成為“一帶一路”的人文優勢所在。

  最後,香港僑界要發揮優勢、僑港同心,成為祖國統一大業的積極推動者。華僑華人有着深刻的中華民族烙印,流淌着愛國愛港的傳統血液。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人華僑始終是中國革命最有力的支持者,為家國安全和民族利益出錢出力。“四海僑胞是一家,赤子情懷愛中華”,今年7月,香港僑界社團聯會舉辦多場觀摩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獻禮片《1921》的電影放映,重溫中國共產黨為民當家作主,開天闢地的歷史進程。2019年的黑暴運動恰恰暴露出,香港的愛國缺憾和管治漏洞到了不得不整頓的地步。香港僑界是有責任和義務來扮演反“獨”促統的角色,將愛國主義的紅色光榮變成建設香港的堅定定力,變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終極之道。

  香港的華僑、歸僑、僑眷是香港一個傳統的、重要的群體,代表着香港廣泛的民意基礎。“以僑為橋”,他們也是內連祖國,外接世界的重要橋梁,要走一條匯聚人心和國情之路,要成為建設國家與民族之力,將華僑的美德傳統與奮鬥精神,轉化為新的國家形象和認同感,將“一國兩制”的統一責任變成愛國愛港的衡量器。從離散經驗到愛國實踐,香港僑界的責任與重擔,雖是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編輯:通編】

視頻

更 多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
【通講壇】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利大於弊?馬斯克能緩和中美關係嗎?
莫言用兩個小故事 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跟隨市民登上“海南艦”!原來中國軍艦內部是這樣的
香港機場迎來“三跑道時代”!年客運可升至1.2億人次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