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來論

【來論】選委專訪:吳志斌談僑界獨特作用

分享到:
2021-09-17 09:50 | 稿件來源:中評社

【字號:

  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在即。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省僑聯副主席吳志斌近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在“十四五”時期,香港擁有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擔負著解決經濟民生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等重任。他將同其他僑聯選委一道,以僑為橋,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在國家“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積極作用。

  僑界在內地和香港均有獨特作用

  吳志斌認為,《香港國安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利劍,是護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新的選舉制度則是守護香港未來的堅盾,堵住了反中亂港分子利用選舉進入特區管治架構的漏洞。兩者共同在憲制和法律層面為“一國兩制”保駕護航。新選制是香港由亂及治的試金石,更是由治及興的制度保障,為愛國者提供了一個嶄新而重要的參政平台,具體而言,有三個“好”。第一個“好”在於為香港的管治環境把好了第一道關,使特區政府的良政善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二個“好”在於保障香港的優質民主得以具體實踐,形成了多元多面向的廣闊聲音,成為了香港普羅大眾的代言者;第三個“好”在於選委的賦能得到進一步增強,可以為香港鑒別出一個高效的議會組織和敢做敢為的特區政府。

  “作為在港37年的歸僑二代,經歷了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各種社會運動,特別是2019年的‘黑暴’和2020年的疫情,我認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站出來參選選委,為香港站好崗、守好門。”吳志斌說,僑界在香港有眾多的人數,代表了廣泛的民意基礎。香港一直以來就是內地聯繫世界的橋樑和紐帶,不管是海外的人要回內地,還是內地的人要到海外,香港都是主要的中轉口岸,很多人在流動的過程中,就留在了香港。

  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的數據,在20世紀90年代,香港帶有“僑”身份的市民超過200萬。吳志斌表示,現在定居香港的華僑、歸僑、僑眷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涵蓋了各行各業,在香港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愛國愛港的一支重要力量。與其他界別相比,僑界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反獨促統兩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內地剛剛改革開放時,香港企業家和華僑企業家可謂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投資內地,為內地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著貢獻,可以說在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華僑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僑界將繼續扮演溝通與橋梁的重要角色,為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投資和建設力量。

  香港深層次矛盾是文化認知的矛盾

  吳志斌指出,在“十四五”時期,香港面臨著三大機遇和三大責任。第一個機遇是中央對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給予了一如既往的肯定和支持。第二個機遇是中央對於香港的轉型做出了方向性的規劃,即建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及扶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第三個機遇是中央將香港融入了大灣區宏偉藍圖和規劃,承認和肯定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有機遇,就有責任。吳志斌指出,香港應對國家承擔起三重責任。首先是經濟民生責任,特區政府應利用好“十四五”規劃,解決經濟民生問題。其次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責任,在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上,穩定社會大局,堵塞國家安全的漏洞。第三是政治責任,耕耘好新時代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試驗田和“一國兩制”制度優越性的樣板田。

  談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吳志斌指出,從反對派的角度,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身份認同和捍衛核心價值的問題;從經濟角度看,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貧富懸殊、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青年無法上流的問題;前一段時間,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質詢特首林鄭月娥,有何策略響應中央,讓香港縮窄貧富差距達至“共同富裕”,林鄭坦言香港是外放型資本主義社會,難以期望共同富裕。

  “以上這些現象說明,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歸根結底是文化認知的矛盾,是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上的矛盾。房屋問題、貧富差距等都是文化認知矛盾的外溢。”吳志斌說,反對派認為的民主和我們所追求的民主,無論從理解還是在內涵上有很多不盡相同之處,這就是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之間的矛盾;葉劉的問題和特首的回答,則是典型的資本主義認識和社會主義認識之間的矛盾。想要解決這個矛盾,我們必須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深刻理解“一國兩制”,運用好“一國兩制”的有利因素和條件,才能調和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不同認知,繼而解決由此產生的深層次矛盾。

  香港遠景美好 但道阻且長

  吳志斌談到,通過二十多年對“一國兩制”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它偉大的地方、成功的地方、可以作為樣板的地方,但是也總結了在這過程中出現的各樣問題。2019年的“黑暴”是個節點,我們讓病痛發作,然後治療,再進入恢復期。香港的民生問題、青年問題都與政治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都是寄生在政制爭拗中的,隨著《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政治問題得到處理、經濟得以發展,相信青年問題會隨之解決。

  “但是各種問題的解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特別是人心回歸。”吳志斌說,現在的香港社會雖然穩定了,但相當程度是“怕”的原因,不是“服”的結果,人心回歸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每一位從事香港工作的人都要有一股“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和精神,走過險阻又漫長的道路,方能看到光明的前景。(記者 沈而忱)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
【通講壇】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利大於弊?馬斯克能緩和中美關係嗎?
莫言用兩個小故事 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跟隨市民登上“海南艦”!原來中國軍艦內部是這樣的
香港機場迎來“三跑道時代”!年客運可升至1.2億人次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