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來論

【來論】承上啟下新選制 良政善治新開端

分享到:
2021-09-20 09:26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20日電 9月19日上午9時,2021年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正式拉開了帷幕。從形式上看,本次選舉第一次採用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嚴格認證身份,獲授權的投票人在香港會展中心、九龍公園體育館、雅麗珊社區中心、屯門大會堂、沙田大會堂以及警署專用投票站完成投票。作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場實踐,本次選委會的選舉在重新優化各個界別(例如增加了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地區和政團的利益結構和選委增能賦權的方面,鑄就了具有香港特色的、均衡參與的優質民主。

  筆者認為,是次選委會選舉是一次從時間維度到運作機制再到香港發展模式各方面,都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新實踐,這不僅是對“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有力詮釋,更是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創造性呼應。

  確立選賢任能核心宗旨

  第一個“承上啟下”是在時間的維度上,是次選舉上承國安法“由亂及治”的穩定大環境,下啟“十四五”規劃“由治及興”的繁榮大步伐,可以說選舉本身構成了如何穩定香港、如何繁榮香港的重要一環。這1500名委員不僅負責提名、選出下一屆的行政長官和部分立法會議員,更是在遴選一個擔得起國家重托、匯聚得了香港民心的領導班子,將穩定的政治環境轉化為振興香港經濟的動力,將解決民生問題和社會矛盾作為首要任務來看待,為香港盡責,為國家盡忠。只有將香港發展好,才是符合國家安全利益和民族復興的基本期待。

  第二個“承上啟下”是在選委會的運作機制上,即當今的選委不僅要做民生的傾聽者、民意的反映者、民情的傳達者,更要做管治隊伍的監督者和政府施政能力的檢驗者。以往的選舉制度有如“無掩雞籠”,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制度漏洞進入管治架構。選舉制度的完善不僅杜絕了這種漏洞,更對選委本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標準。

  在選委會的1500個席位中,除卻325人被裁定為選委會當然委員,156人經提名產生為選委以及603名候選人自動當選外,剩餘的412名候選人必須要競逐13個界別分組的364個席位。9月11、12日,選舉委員會的第五界別委員共同發起了“落實愛國者治港 推動良政善治”的街站宣傳活動,近千名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的選委走上街頭、進入社區,主動聽取市民對推進良政善治的意見和聲音。可以說,選舉制度在完善後,在本質上是落地了,扎根了。

  完善後的選舉制度,體現了“執政為民,以民為本”的理念已然成為香港選賢任能的核心宗旨。選委要做香港的政治“承上啟下”的“橋”,一頭連接市民,一頭連接政府,在為香港繁榮穩定把好關,守好門的同時,選舉和監督符合標準的愛國治港者,成為香港政治結構中一個聯動民間和管治隊伍的重要樞紐角色。

  第三個“承上啟下”是在香港發展模式的摸索上,新選制本身就具有高度的“道路自信”,即它不僅拋棄了一個被動的、撕裂的、民生失語的選舉制度,更是開創了一個具有香港民主特色、匯聚香港民聲、代表家國視野的選賢機制。這就意味著,新選舉的意義要放在中國政治理論探索的框架來衡量。

  150多年的港英統治時期香港並沒有應有的選舉權。回歸之後,特區又不斷遭受英美政治黑手的干預和擾亂,甚至出現2019年的黑色暴亂。選舉制度完善和優化,可以說是香港優質民主確立的開端。從這個意義上來看,9月19日的第一場選委會選舉,象征著香港邁入了一個新的管治時代。

  新選制下的選委會選舉,堪稱回歸後香港政治制度發展的里程碑,是“一國兩制”不斷完善發展的新寫照,是“愛國者治港”原則對香港的新要求,更是香港管治邁上良政善治的新起點!

  (本文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編輯:李濼】

相關新聞

視頻

更 多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
【通講壇】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利大於弊?馬斯克能緩和中美關係嗎?
莫言用兩個小故事 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跟隨市民登上“海南艦”!原來中國軍艦內部是這樣的
香港機場迎來“三跑道時代”!年客運可升至1.2億人次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