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應如何建設高水平創科人才高地?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周二(9月28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會議期間提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習主席又指出在進行相關戰略布局的過程中“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香港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又該如何因應國家的最新人才戰略呢? 盡快檢視人才政策和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議上特別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列為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臺之一,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但創科中心必須要有高水平人才的支持,香港需要重新檢視人才政策和方向,盡早制定一套完整的中長期人才培養和引進規劃,以期在全球白熱化的人才爭奪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國務院日前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除了強化香港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優勢外,還提出促進香港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完善國際人才服務、創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鏈條配套支持措施。特區政府早前發布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亦指出,本港“人才資源豐富”,其中在創科人才方面,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名”的大學,數以千計的創科學者及研究人員,以及聯繫國內外一流科研人才的能力。 然而,與連續多年成為內地最多人口淨流入城市的深圳相比,香港培養及吸引創科人才的力度仍有不小差距。2021年4月的數據顯示,深圳市科技人才逾200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600萬人,深圳科技人才佔全市人才總量逾三分之一。而香港為了吸納世界各地的創科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於2018年5月實施“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首年名額定1000個,截至2020年2月,創新科技署只批准了321人。這顯然與政府的預期差距甚大。 毋庸諱言,本屆政府對創科的重視超過歷屆政府。過去4年,香港循著八大政策方向推動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提供科研基建、檢視現行法規、開放政府數據、改變政府採購方法和加強科普教育,至今投放了超過1100億港元落實多個項目。但受制於本港科創企業數量相對不足、加之房價房租等生活成本昂貴,以及前些年社會環境巨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才來港發展。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關鍵,政府應透過一系列措施來吸引、培育和挽留人才,多管齊下壯大創科人才庫。除了推動創科生態持續發展以提供創業、就業機會外,應積極推動本地大學與世界頂尖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成立研發中心及實驗室,進行環球科研合作,把科研項目於香港落地,日後可以產業化。 解決科研成果產業化問題 特區政府目前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初創企業同時培育人才。其中,“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支援由六所大學團隊成立的科技初創企業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創科創投基金”則以配對形式投資在香港的初創企業。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亦有不同的培育及加速器計劃,為科技初創企業提供財政、技術及業務支援,以及工作空間和共用設施。此外,政府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其他入境計劃吸納海外人才來港發展。特區政府在近年亦已制訂香港人才清單,為11項專業(包括資產管理專才、海運保險專才、金融科技專才等)提供入境便利,並推出為特定行業而設的人才計劃,如“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以更有效地及聚焦地吸納相關專才。 發展創新科技對於香港改變產業單一結構,提升經濟競爭優勢具有獨特的作用。中聯辦主任駱惠寧9月30日先後走訪慰問香港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臨街商鋪和“籠屋”住戶,其中駱主任特意前往位於鋼線灣的數碼港,看望從事創新科技發展及創業的青年。駱惠寧指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不僅要培育和引進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在一些科研領域形成突出優勢,還要解決科研成果產業化和市場空間問題,這就必須要融入國家科創體系和發展大局,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駱主任的話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區政府應因應中央人才戰略,盡快出台更加全面完善的吸引人才的政策,使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灣區人才高地。 (中國僑聯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編輯:李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