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用愛國者標準衡量 以主人翁姿態投票10月30日,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提名期正式開始。立法會的席位從70席增至90席,具體由地方選區選出的20名議員、功能界別選出的30名議員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選出的40名議員所構成。作為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到全港社會的高度關注。 10月23日至28日,紫荊研究院展開的電話隨機抽樣訪問發現,81.8%受訪市民表示關注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而不關注選舉的只佔11.6%。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民調結果,77.9%受訪者相信是次選舉可以給予真誠擁護基本法的愛國愛港人士公平參與的機會,並且有83.7%的受訪者更是希望這次立法會選舉能夠落實好“愛國者治港”原則,在給予不同政治光譜的愛國愛港者以充分競爭和主動發揮的機會之同時,也期待香港合資格的選民們可以廣泛參與、踴躍投票。 可以說,這次立法會選舉,香港主流民意是清晰且一致的,即大多數市民已意識到,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將反中亂港者排除在外,是為了推動香港發展重返正軌,是香港在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為自己的明天選出路的重要時刻。 為自己的明天選出路 在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我們可以說,香港的社會是斬斷了亂象,掃除了“毒草”,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這是好事,但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換而言之,中央為香港所主導而完成的新選制,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新政治生態,是一條以社會各界廣泛多元參與,重塑香港民主主體性的新自信道路。將反中亂港者排除在了選項之外,只是一個基本前提,如何推動香港邁向良政善治的未來,這就需要各階層、各界別的愛國愛港、德才兼備的立法會議員,以香港整體利益和民意民心為歸依,團結各界謀發展。 對於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我們要拿出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且自主地行使基本法和新選舉制度賦予我們的權力,按照真心本意去選出自己心中合格理想的議員。若是作一個日常生動的比喻,將這場立法會議員的選舉看作是我們自己家辦喜事,這場喜事不僅要辦得成功,還得辦得熱熱鬧鬧,辦得人人滿意,辦得令人難忘,我們要敞開大門,拿出主人的姿態,來撒播和共享這場喜事的喜悅和美好。 國安法和選舉制度的完善已經給香港一個月明風清,潔淨清爽的社會環境了,我們普通市民除了大膽站起來投票,積極地為愛國愛港者發聲吶喊,珍惜民主社會的選舉權利,還能做什麼來回應中央的良苦用心?一個民主的社會,不能只靠高高在上的幾個賢者明官來建設,只有民眾有一腔愛國愛家的熱誠,有完善社會,變革社會的能動性,有當家做主的態度,才能讓全社會的力量往一處使,人心擰成一股繩。要香港民主,我們這些普通市民首先要做得到有參與政治的熱心,決心和公平公正的辨別之心,那麼香港的未來才會是自由、自治且自主的。小個體都沒有參與政治的民主之心,難道還希望大社會可以有所改觀? 對於愛國愛港的議員參選人,現在並不是一個值得“慶祝”或“歡呼”的時刻,在這一場公開公正公平的考核前面,這或許是他們最為“煎熬”和緊張的階段。以往的立法會是鬧劇現場,是亂象溫床,充斥着瘋狂“拉布”、暴力穢語的場面。更有部分議員候選人是靠着扯嗓子喊假口號,冠冕堂皇地給選民開空頭支票而扶搖直上,成為了為個人利益和他國政治背書的代理人。但是在如今完善的選舉制度面前,議員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民生問題的敏感度,都將決定他們是否可以成為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維護香港未來發展,維護市民生活福祉的代言人。 沒有候選人能輕鬆當選 所有候選人,都沒有輕輕鬆鬆可以“躺贏”的資本、特權和空間。每個候選人的政綱政策是他們對如何建設香港這一問題的答題紙,而理性理智的裁判們即我們這些普通的選民,才是最好的改卷者和選擇者。筆者在近日答記者問題的時候,更是指出,在新的選舉制度下,我們更要歡迎和鼓勵不同立場的人士拿出勇氣站出來參選。在堅持“愛國愛港”的原則下,不同政治光譜的參選人之間的競爭,不僅是刺激了參選人去反思,怎麼樣的政策定位和民心把握才是合格的刻度,更是讓香港社會意識到,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政治民主和管治者隊伍。可以說,這一次的選舉是敞開大門的公平選舉,是以維護國家和香港為大前提下的一場選舉。 香港是一個大家庭,沒有主人翁的精神,它便是一盤散沙。而沒有愛國愛港的大框架,這個家庭就沒有主心骨,沒有承重牆。香港的民主和繁榮從來都不是躺贏出來,要驕傲且自信地做選民,也要真心實意為民生地做議員,唯有如此,香港的未來才是可期可望的。 (本文作者為 中國僑聯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吳志斌) 【編輯:通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