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劉光源:禍亂世界的七國集團峰會可以休矣

分享到:
2023-05-30 17:4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30日電  外交部駐港公署劉光源特派員30日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禍亂世界的七國集團峰會可以休矣》的英文署名文章,強調七國集團代表不了國際社會,其指責中國“經濟脅迫”純屬倒打一耙,干涉中國內政的言行違背事實道義,敦促七國集團不要再開歷史倒車。

hk_c_image.png

劉光源說,近日,七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日本廣島舉行峰會,並發表所謂“聯合聲明”,儼然以“世界政府”自居。他們的言論實質上在分裂國際社會、遏制中國崛起。近年來,在美國主導下,七國集團意識形態色彩和冷戰氣息不斷加重,日益成為策動陣營對抗的地緣政治工具,給世界和平及國際秩序帶來嚴重衝擊。

劉光源指出,七國集團代表不了國際社會,早已外強中乾。上世紀70年代成立之初,七國集團占全球經濟70%的份額,被視為“富國俱樂部”。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七國集團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不斷下滑,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這一比重今年將降至30%。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從2013年到2021年,七國集團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和僅為25.7%,不及中國的38.6%,美國貢獻率僅為18.6%,不及中國一半。如今的七國集團已是過時黃花、垂垂老矣,既無能力更無意願解決任何全球性政治經濟安全問題,卻仍心比天高,妄想代表國際社會,只能說是錯估了自身分量,也誤讀了時代潮流。

七國集團指責中國經濟脅迫,純屬倒打一耙。要論“經濟脅迫”,這頂帽子無疑最適合美國來戴。長期以來,美國大搞單邊制裁、“脫鈎斷鏈”,動輒將經濟問題泛化、意識形態化、武器化,以“去風險化”為名行“去中國化”之實,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頭號破壞者和國際社會最大的經濟脅迫者。據統計,從2000年到2021年,美國政府對外制裁猛增933%。截至2021年,美國已對全球近40個國家實施制裁,影響全球近一半人口。近年來,為維護自身霸權利益,美國濫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窮盡手段在關鍵產業領域對中國進行圍追堵截,眾多跨國企業都成為美國經濟脅迫的受害者。七國集團理應敦促美國檢討自身經濟脅迫惡行,而不是配合美國玩“賊喊捉賊”的把戲,給別國亂扣帽子。

七國集團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違背事實道義。七國集團所謂“聯合聲明”對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等指手畫腳,字裡行間充斥著反華遏華的險惡用心。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中國和其他國家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然而,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不斷歪曲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變相支持縱容“台獨”勢力,企圖“以台制華”,嚴重衝擊台海和平穩定。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不是少數魑魅魍魎為所欲為的“政治秀場”,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七國集團無權橫加干涉。如今的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發展前景更加光明,借香港問題指責中國完全是顛倒黑白,煽惑不了心明眼亮的香港市民,蠱惑不了國際社會的有識之士,只會讓世人更加看清七國集團的無恥蠻橫。

劉光源表示,近年來,七國集團各國內部問題叢生,游行、罷工此起彼伏,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根源在於社會不公平不公正,在於民眾的基本權利被忽略被輕視。近期美國債務上限僵局難解,多家銀行相繼“爆雷”,令全球經濟承受重壓,美國兩黨卻還在相互推諉、甩鍋。面對重重困境,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不檢視自身問題,反而“自己生病,硬要讓別人吃藥”,依然醉心於冷戰思維,執迷於吆五喝六的“教師爺”做派,到頭來只會既丟了體面,也淪為笑談!

他說,中國始終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反對任何霸淩霸權霸道行徑,不斷為解決全球問題和促進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在七國集團峰會舉行之際,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隆重舉行,各方共叙傳統友誼,共謀未來發展,共同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他引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七國集團應該意識到,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操縱全球事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決不接受少數國家強加罪名、亂扣帽子,國際社會也不會接受美國主導的所謂“西方規則”。忠言逆耳,奉勸七國集團不要再執迷不悟開歷史倒車,企圖堵住別人的路,到頭來只會堵死自己的路。(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