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5周年) 回首25年來的這些澳門瞬間香港新聞網12月18日電 時光如梭,轉眼回望,澳門特區已迎來了回歸祖國的第25個年頭。 讓我們隨著時間的腳步,回顧澳門回歸25年來感人至深的精彩瞬間。 從解放軍進駐澳門,再到中葡雙方進行交接儀式,國旗與澳門特區區旗準時升起,熟悉的國歌響徹耳畔,不知多少人熱淚長流。 常在耳邊響起的那首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澳門特區終於在1999年跨越山海歲月,恢復了其原本的名。 1999年12月20日,解放軍進駐澳門旅行防務職責。一輛輛解放軍軍車列隊行駛,車上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夾道歡迎的市民們高舉手臂揮舞著,目光中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當晚零時,中國及葡萄牙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了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升起。 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也次第舉辦,人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學生高舉“回歸啦”大字,56套民族服裝在隊伍中色彩繽紛,這是澳門1999年為慶祝回歸,舉辦的“邁向美好明天”花車大巡游。 而這56套民族服裝,同樣有其背後的故事,它們是由兩位杭州老人所親手縫製的——因不知如何前往澳門,兩位老人採取這種方式,以一針一線表達出對澳門回歸的喜悅之情。這些服裝被送往澳門的學校,由學生們穿著參與巡游,將這種喜悅廣泛延續。 在澳門回歸一周年、五周年的時候,兩位老人都特地趕往澳門;澳門回歸十周年時,兩位老人家又縫製了56套服裝,送給澳門的學校。 從澳門回歸祖國懷抱一周年、兩周年,再到五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各式各樣的歡慶瞬間被記錄在鏡頭下,跨越時空,向2024年的我們訴說歷史。 這是澳門回歸一周年時,舉行的舞獅表演。舞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亦在歷年慶賀澳門回歸的活動中頻頻出現。事實上,澳門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歡慶儀式中,舞獅亦未曾缺席。 鮮艷的手掌印,在燦爛的陽光下愈發醒目,澳門市民們慶賀回歸的方式亦愈加多元。澳門回歸祖國懷抱五周年時,500多名長者、義工,在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夏,舉行了“千歲手掌齊賀”慶典活動,印下自己的手掌印,慶祝澳門回歸五周年。回顧往昔,美好不止被定格在一張張照片中,同樣在市民的生活中,隨著國家的發展,一同改寫出了新篇章,有了新的延續。 該圖為2023年12月20日,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4周年,澳門特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舉行升旗儀式,約520名嘉賓出席儀式。 2024年12月3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25周年大會在駐澳門部隊氹仔軍營舉行。進駐澳門25年來,駐澳門部隊充分展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瀏覽這張照片時,再回首25年前,兩段歲月隔著時空相碰,不變的仍是初心。 在這25年間,澳門也悄悄地“長大”了。 回歸之初,澳門僅有21.45平方公里,現在,澳門陸地面積增至33.3平方公里,得益於中央多次批准澳門填海造地。 2021年,中央亦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作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澳雙方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體制,澳門發展空間大幅擴展。 擴大的不只是地域空間。回歸以來,澳門發展的制度空間、政策空間擴展亦從未間斷。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合作區建設擘畫美好藍圖。 就在2024年12月2日,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式開通,輕軌線網伸延至橫琴口岸,連通琴澳,為澳門巿民及旅客提供進出橫琴口岸的新交通選擇。 據報道,2022年12月,“澳車北上”政策正式施行。 2023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正式公佈,明確合作區未來10年至15年的發展藍圖和指導方針。 2024年3月,橫琴“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封關運作;5月,出台6項政策措施,為赴澳門開展商務、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內地居民提供更便利簽注,允許內地遊客以“團進團出”方式經橫琴口岸多次往返澳門與橫琴;7月起,自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從5000元提高至1.2萬元人民幣,為非中國籍澳門永久性居民簽發往來內地通行證、便利往來內地;11月出台珠海市戶籍居民赴澳門旅遊“一周一行”簽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赴澳門旅遊“一簽多行”簽注新政策…… 回歸25年來,中央持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央不間斷派出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領域人才,持續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全方位向澳門開放內地廣闊市場,引領帶動澳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澳門回歸前夕,足有連續4年經濟負增長。1999年,澳門的入境旅客不足800萬人次,失業率達6.4%;但2023年,澳門入境旅客達到2821.3萬人次,今時往昔大不相同。 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亦躍升7倍,由1999年約519億澳門元,升至2023年的3795億澳門元。2023年的人均GDP則已超55.9萬澳門元,居民人均存款逾100萬澳門元。 25年路途已走過,澳門未來將振翅高飛。(完) 【編輯: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