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完成商業首飛 香港專家談中國研發飛機為什麼能【解說】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加入商航的“大家庭”,於5月28日完成商業首飛,29日起實施正常航班運行。多家外媒認為,C919商業首飛是一個“裡程碑”事件。對此,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商業飛機不同於軍用飛機,在研發之外還有眾多考量,如商業價值、市場、成本、舒適度等。C919的成功不只在於它被研發出來,更重要是能推向市場,得到認可。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 俄羅斯曾經很輝煌,但是他們的商業飛機其實並不是很成功。他可能軍機做得很好,因為軍機其實只要滿足你要的功能就好了。但是商品的話你不僅要滿足這個功能,你這個功能還要好,而且要得到用戶認可。所以,我覺得C919一個重要的點是,從上到下是按照產品來開發,而不只是製作一架飛機,然後飛出來,大家很高興就完了。不是這樣子的,這是一個質的區別。 【解說】C919並非中國首次嘗試“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早在1980年,上海飛機製造廠便成功製造四發噴氣式客機運-10,但因技術和經濟上的不足,最終於1986年計劃終止。2007年,中國“大飛機夢想”重啟。C919項目獲國家批準,翌年由中國商用飛機公司正式開始研製。鍾思陽稱,C919商飛成功,不僅因為中國在研製方面的進步,更因為國家能給予更加堅實的支持。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 你得有一國之力,然後你才能弄得起來的,只有大國才能提供一些基礎的支持,其中一個支持就是風洞設施,其他的國家有就不錯了。我們有兩個風洞群,這是一個很好的支持。以前我們是沒有的,要麼技術不是很先進,要麼就必須到國外。另外一方面是很多要做數值計算,需要用到超級計算機,比如像天河之類的,咱們國家也是在比較領先的地位。這些都是一些很堅實的基礎。 【解說】據報道,C919的國產化率約為60%,不少零部件甚至包括發動機都是進口貨,因此C919是否是“完全自主研發”,有不少質疑聲音。對此鍾思陽表示不認同,一來“全球採購”是民航機製造的一大特點,波音及空客的供應商也遍佈全球;二來C919的製造絕非“簡單組裝”,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複雜工程,包含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 有個專業術語叫做全球採購,這個產品是給全球的人做的,我們就在全球範圍內用最好的東西來實現這些功能,只要是一個成熟的(企業),他們都會這樣做,我自己覺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解說】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機累計獲得32家客戶1035架訂單,訂單總價值超7000億元。全球民航客機領域過去長時間被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所壟斷,如今中國的C919擠入市場,是否能動搖稱霸了數十年的“二龍頭”地位?鍾思陽認為,C919的首要目標不是衝擊“第一”,而是活下來,走得遠。目前國際標準仍掌握在龍頭企業手中,這對於中國民航客機發展有一定的限制,在這一方面,中國還需提高核心技術研發,增強競爭力。 【同期】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 如果從運10開始算,(中國)起步早,不晚。但是到現在來說,還是一個趕超的狀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一些技術上面的發展,你還要有競爭力。競爭力一是乘客用戶的感受,另外一方面是大企業可以通過制訂一些標準(限制你)。比如我是研究噪聲的,像波音空客他們有很雄厚的技術積累,他們可以做到很低,他們就設計一個標準,然後我可以做到,但是其他人做不到,那就設置了一個門檻。現在你不僅要完成從0到1的過程,你可能還要達到一個優秀的水準,你才能活得下來。這個實際上也是我剛說的一些差距方面的問題。(如果把)飛機(研發)比作皇冠,發動機(研發)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我們什麼時候把明珠給摘下來,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去做的事情。 記者 陳爍 孫晉欣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