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奧運冠軍的內心獨白 江旻憓透露真實成長故事【同期】奧運金牌選 江旻憓
我在這人世間已經待了30年了。我也不確定自己應該感覺多年輕,或者說我有沒有資格在這樣的圓桌會議上發言。從18歲開始,我就一直在和冒名頂替綜合症作鬥爭,拼命想要達到別人的期望。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成長成人這件事上拖拖拉拉的,現在這成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一個特點,準確地描述了我的不安全感。我沒有按照成年人的時間線來成長,也很少覺得自己像個成年人。但我得把這歸咎於體育。謝謝,我想說,體育給了我空間,讓我有一半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感覺自己屬於這里,培養了讓我保持年輕的心態,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 運動員經常被教育要堅韌不拔,要堅強、有紀律、不屈不撓。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同樣的動作,希望它能完美。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希望下次能贏。我們帶著傷病比賽,希望傷勢能愈合,希望不管怎樣我們都能贏。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我們希望即使我們沒有贏也沒關係。 當我小的時候,自我懷疑很少。我認為這(擊劍)是我喜歡的運動,我會因為失敗而哭泣,但那只會持續一會兒。我以為我還小,失敗不是大事。我把責任推給了我的教練,我說我只需要更多的訓練。 然後我撕裂了我的前交叉韌帶(ACL),那時候我想,可能再也沒法享受擊劍了。 我學會了在康復的無聊中,從身體和精神上享受痛苦。那時候,我不在乎自己到底是誰,我只想要一雙能正常工作的膝蓋,這樣我就能擊劍。當我的膝蓋終於恢復,我又開始贏得比賽時,我更討厭失敗,我的自尊心不斷地驅使我,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戰士,恢復過來。 這感覺有點自私,我們輸的時候,我的團隊盡了他們所能來幫助我贏。而我卻是搞砸的那個人。每次我帶著又一次的失敗回到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健身房,非常非常努力地訓練,把所有的挫敗感轉化為肌肉的疼痛。而那是我唯一能做的讓自己感覺好受一點的事情。所以隨著我的擊劍技水平的提升,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難原諒自己的失敗,也越來越難享受比賽的過程。比起享受滿足感和享受運動本身,勝利只給了我一種解脫感。然後就是立刻為下一場比賽做准備。所以我繼續更努力地訓練,更多的圈數,更多的重量,更多的擊劍,直到奧運會前一個月。我又傷到了膝蓋。 奧運會前一周,我情緒一團糟。我的擊劍技術也生疏了。我會無緣無故地哭,甚至在巴黎滾下樓梯,扭傷了肩膀。我最好的朋友們千里迢迢來到巴黎支持我,而我卻是一個糟糕的朋友,我幾乎不想要他們買票,因為票真的很難買,我只想讓他們看到我贏。我不確定我能不能。 但是,保持樂觀給了我們運動員勇氣,讓我們能踏上那個世界級的舞台,向所有人展示我們有多努力。我們在公眾面前贏得勝利和面對失敗,這需要勇氣將我們整個身份與我們的運動緊密相連。在電視上看起來汗流浹背、疲憊不堪、緊張兮兮,這需要力量去展現脆弱。這真的很尷尬,但體育給了我歸屬感和情感表達的能力,讓我感到安全,讓我相信無論結果如何,一切都值得去奮鬥。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但我們都有自己的特殊戰鬥要面對,有自己的挑戰要克服。這些都需要同樣的韌性,以及那種能激勵我們、讓我們能够付諸行動的希望,這是我們都能認同和感同身受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這種力量。謝謝。 記者 孫晉欣 孫思琳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