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信俄羅斯撤軍 再預言俄烏可能開戰香港中通社2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俄羅斯日前宣佈已從烏克蘭邊境撤出部分軍隊,並稱沒有計劃“入侵”烏克蘭,但美國和北約不相信。美國總統拜登及國務卿布林肯17日堅稱俄方在未來幾天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很高”。受訪學者認為,這是美國利用極限施壓方式謀求談判主動權的策略,俄烏局勢未來“和和斗斗、斗斗和和”仍是基本面。 美國總統拜登。圖源:新華社 拜登17日被記者問到烏克蘭局勢時聲稱,俄羅斯在未來幾天出兵烏克蘭的可能性“很高”,並指莫斯科正進行“嫁禍”行動,作為“入侵”烏克蘭的理據。布林肯同日也在聯合國安理會表示,根據美國的情報,俄羅斯軍隊正準備在未來幾天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英《泰晤士報》17日報道稱,英國政府高級官員目前認為,普京已下定決心“入侵”烏克蘭。 為何歐美不相信俄羅斯的撤軍聲明,繼續堅持俄羅斯“入侵說”?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成18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美西方繼續炒作俄羅斯‘入侵說’,是其利用極限施壓的方式謀求談判主動權的一種策略。” 楊成直言,俄羅斯希望繼續保持烏克蘭局勢的相對緊張但不觸發戰爭,以迫使美國和北約盡快與其就歐洲安全新架構進行談判,並簽署安全保障條約,以實現俄羅斯孜孜以求的與西方平等相待。但這一談判涉及到美西方借“冷戰”勝利所建立並主導的地區秩序、和全球權力安排,加上意識形態等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使得美國和北約不願意讓俄取得戰略主動。 楊成表示,對美國而言,要扭轉去年底以來在與俄對話中的被動局面,關鍵在於迫俄入侵。一旦莫斯科入局,俄羅斯所要達成的戰略目標將無從實現,但美歐將變得空前團結,有利於美國穩固盟友體系,在全球權力轉移斗爭中贏得主動權。如果俄不入局,在這種持久的信息戰中,或者可能不得不自證清白,又或者在歐洲安全新架構的談判中的議價權有所削弱。 當前,俄烏危機主要還是試圖從外交途徑降溫。但據俄媒17日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表示,作為對華盛頓驅逐俄駐美公使銜參贊的回應,莫斯科責令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副館長戈爾曼離境。此舉是否意味著外交斡旋大門正逐漸關閉? 在楊成看來,俄羅斯自去年10月以來,對美國和北約的所有的外交行動絕非要與西方徹底決裂,其首要目標仍是希望建立一個他認定的平等、公平的歐洲安全新架構。迄今為止,俄西方所有圍繞烏克蘭危機的話語戰,包括此次相互驅逐高級外交官,更多是為了提高談判中的議價權力而進行的“高水平表演”。 面對歐美不斷制造戰爭的緊張氣氛,據塔斯社報道,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7日強調,俄方始終保持負責任的立場,期待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同時他也指出,烏克蘭緊鄰俄羅斯邊境的局勢,隨時可能從泥濘轉變為風暴。 楊成認為,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甚至不斷升級是充滿風險的。不過,相信俄美、俄北約後續的談判不會迅速結束,和和斗斗、斗斗和和仍然是基本面,周期性緊張的場景可能就會出現。在此過程中甚至時不時會出現“膽小鬼遊戲”,哪怕是俄羅斯一時威脅關閉談判大門,也有可能是一種以斗爭謀對話的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在俄烏危機之際,烏克蘭境內已經開火。俄新社18日報道,聯合停火控制與協調中心(JCCC)發佈消息稱,烏克蘭武裝部隊一天內向自稱獨立的親俄地區“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炮擊29次。烏克蘭政府對此否認,反稱是其軍隊遭受攻擊但並未反擊。這又會對俄烏危機有何影響? 楊成認為,目前,盡管各方都在建構戰爭的前景,但其目標恰恰在於通過塑造戰爭的恐怖前景而避戰止戰。不過在持久的心理戰中,俄西方由於內外兩方面的制約,都不想先讓步,導致難以破局,反而使得烏克蘭東部爆發有限而可控衝突的可能性有所提高。 楊成強調,此次烏克蘭和頓巴斯地區關於誰發起炮擊的爭議已經表明,如果俄美和俄北約就歐洲安全新架構問題遲遲得不到推進,烏克蘭作為俄西方博弈大棋局中的“氣眼”角色會更加鮮明,通過看不見俄西方的小打小鬧,促使各利益攸關方加速對話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