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拜登提名坎貝爾任常務副國務卿 凸現重視“印太戰略”香港中通社11月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王豐鈴)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1月1日宣布提名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中國問題專家”坎貝爾出任常務副國務卿。受訪專家指出,任用坎貝爾顯示美國政府對“印太戰略”的重視,可以起到安撫亞洲盟友的作用。 坎貝爾 圖源:直新聞 現年66歲的坎貝爾,在美國的亞洲戰略界深耕40多年,是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戰略的主要設計師,也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重要推手。據稱,他幾乎參與了拜登政府在亞洲政策方面的所有工作,在美國重啟“四方安全對話”,創建“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日韓就二戰勞工爭端達成和解,美日韓戴維營歷史性峰會中,坎貝爾均扮演關鍵角色。 “坎貝爾在美國的亞洲戰略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教授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時表示,此人是針對中國或擴大美國在亞太影響力的幾乎所有戰略的主要設計者。 但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同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則認為,坎貝爾是老牌職業官員,很難評判其在拜登政府決策中的影響力,比起提出概念,坎貝爾更多只是一名執行者。 對於提名坎貝爾出任國務院“二把手”,美國專家和媒體評論認為,這意味著拜登政府在實施其“印太戰略”方面,向具體執行部門“注入真正的能量和動力”,有可能增強美國務院的實力。表明拜登政府對“印太戰略”的重視,依然重點關注“對抗中國影響力”。 對此,張家棟分析,俄烏衝突未解決,巴以衝突又重啟,美國的亞洲盟友擔心,美國可能陷入兩場衝突泥潭,此時深耕亞洲戰略的坎貝爾出任常務副國務卿,的確表現了美國政府對“印太戰略”的重視,可以起到安撫亞洲盟友的作用。 對華政策方面,坎貝爾被視為民主黨內對華鷹派,曾在《轉向》一書中概述其亞洲策略,主張加強美國的現有聯盟,并與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以對抗中國。坎貝爾表示,如果提名得到確認,他將繼續深化美國與亞太盟友和夥伴之間的關係。 在台灣問題上,坎貝爾主張保持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性”,曾至少6度訪台,與蔡英文、陳水扁見過面,但曾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正積極推動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習拜會”,拜登對坎貝爾的提名在此兩周前宣布。坎貝爾出任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呂超分析指,美國務卿布林肯過去主要負責歐洲事務,看待中美關係停留在美蘇對抗時期的冷戰思維。但坎貝爾不同,立足於中美關係和中國實力來策劃對中競爭的總體戰略,不限於過去的島鏈包圍,而是糾集迫使僕從國主動遏華,更靈活,也更具進攻性和危險性。 呂超續指,調任熟悉中國事務、主張中美高層溝通的坎貝爾出任,應是美國政府看到了中美在氣候、經貿、反毒品等領域合作的可能性。不過,坎貝爾對中國充滿偏見和敵視,其受重用也顯示美國政府今後會將中美競爭和對立的戰略制度化,強化對盟國控制推進“印太戰略”,建立亞太版“小北約”,并令台灣問題更加複雜化,劍指中國。中美關係改善的前景更加渺茫。(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