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吳秋北:同心協力,有效施政,關懷勞工,共同富裕 ——寫在新一屆行政長官當選前

分享到:
2022-05-05 23:3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疫情持續回落,社會復常在望,新一任行政長官即將產生,未來施政藍圖逐漸清晰。經歷了黑暴和疫情,香港需要浴火重生,一新景象。新一屆政府,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團結和帶領香港走出困境。候選人提出以結果為目標,強調的就是以目標和效果為導向,可見改革的決心。那麼首先就要認清問題找準方向。

擺脫內耗,化解矛盾

黑暴過後,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並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新一屆行政長官,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位行政長官,必須也必定更好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開啟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為一國兩制的新階段、港人治港的下半場開好局定好調。

回歸以來,政治爭端不斷,國家安全一度保障缺如,外部勢力能肆意干預介入香港事務,伺機滲入內地。利用其代理人撕裂社會,發動黑暴顏色革命,擾亂香港秩序,亂局中凸顯香港制度和應對風險的脆弱和治理短板,不斷內耗蹉跎歲月。香港的亂局,大致來自三方面:首先,美英勢力滲透到香港社會不同環節,成為重大政治勢力,不斷宣揚反對政府、排拒中央意識,勾結本地霸權和既得利益,佔據議會席位,佔據非政府組織和咨詢架構,佔據教育和不同專業領域,以各種手段(如拉布),裡應外合,拖垮政府施政,打擊政府威望,導致政令不行,香港很多發展項目被拖慢甚至被拉倒,讓本地既得利益繼續擴張和延續,以經濟發展掩蓋民生問題,令民怨無從化解;利用政治糾紛模糊深層次矛盾,且越積越深,成為社會不穩因素。人們期待新一屆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改變管治文化,依法清除各種安全隱患,施政以人民為中心,實現良政善治並從根本上改變香港政治生態,達至長治久安。

打破制度性剝削,多元發展以民為本

同時,香港長期存在嚴重的制度性剝削,特別是對勞工的剝削,更是通過法律及制度被固化。多勞不一定多得,最低工資制度失靈,強積金被對沖就是典型例子。而做實業和事業的難以累積財富,反而那些地產炒賣、金融財技、剝削員工的,以及財閥壟斷勢力,財富卻不斷膨脹。這種制度剝削,源於香港的經濟發展過於集中在金融地產行業,擠佔了大部分租值,導致其他實業行業難以發展。香港十大富豪中,絕大多數都是地產起家。行業單一,社會風氣崇尚“速食”,炒賣風氣日盛,真正有心推動社會發展的賢士、實業家、發明家、創作者,缺乏生存空間,發展受到嚴重壓抑,只能成為被剝削的一部分。

長此以往,剝削制度造成環環相扣的深層次矛盾,其中市民的居住問題尤其突出。香港工資收入遠高於鄰近地區,但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卻遠遜於周邊收入較低的地區。薪金虛高,市民生活負擔重、壓力大,大部分收入都用以應付高昂租金,以及沉重生活開支。不少家庭在扣除租金後,只餘下僅可糊口的可支配收入,生活拮据,朝不保夕,難以儲蓄和發展未來,晚年境況坎坷。在這嚴重剝削的制度下,政府必須伸出強有力之手支援基層大眾,為他們提供更多保障免於剝削,公營房屋公應必須提速增量,而非以市場經濟、自由市場為藉口不作為,或向商界傾斜,背棄廣大市民福祉。香港實行資本主義,但特區政府需要向中央負責,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並不允許躺平放任。政府有責任打破香港社會的“世代剝削”,創造公平公義的環境,消除跨代貧窮,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能有發展機會,都能發揮所長貢獻社會,並為自己找到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間。

三大保障,以勞工福祉為依歸

就香港現狀而言,勞工事務主要事項有三。一是讓勞工就業和收入得到保障,並能透過努力獲得應有的生活保障和有尊嚴的生活。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人權。二是勞工潛能的發展和提升,讓每個人都能善用天賦,發揮所長,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三是讓勞工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不會因工作而導致傷亡、無可挽救的嚴重後果。假如沒有適切的法例保障職業安全,指望僱主自動自覺為職工做足安全防護,幾為不可能,沒有法律保障必然導致意外頻生。

對於勞工的保障,考慮的應是職業生涯的各個環節。由在學以至初出茅廬,便應該有適當的職業和事業導向,讓莘莘學子認清自己的事業目標和路向,並有拓展轉業空間延展就業機會。現時香港學校,參照英國,以文法學校為主,導致不少學生中學畢業後缺乏謀生技能,社會卻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人力。顯然是資源錯配。所謂行行出狀元,隨著社會變遷,現在對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型人才需求渴市。國務院2019年1月便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標是“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服務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與人才支持”,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以培養高端、高層次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香港需要推動更多“官、產、學、研”的項目,才能推動產業升級和科研創新。

另外必須重視的便是就業保障,政府應更多評估不同行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和供求配對,人手過剩的,透過提供培訓鼓勵轉型;人手不足的,則理順行業就業前景,鼓勵更多新人入行,甚至政府主動出擊創造供應。比如香港的安老行業,長期缺乏人手和新血。加上土地資源不足,院舍供應短缺,業界便難以擴張和增加宿位。政府不作為其實也是對行業的打擊,是另一種市場失效,特別是民生必需服務,政府應主動參與,加大投入及調控,改善業界供應和就業情況。未來政府可加強各行業人力調查評估工作,有助於人力資源合理分配。

救失業方面,首先應時刻評估失業率的走勢,制定不同的備案和逆週期措施,以確保失業率基本維持在可接受水平之內,並確保每個家庭都有基本收入以應付日常開支。政府在改善就業市場環境和勞工生計上,應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疫情期間,勞工市場環境惡化,政府主動創造職位,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政府應研究設立恆常性的失業支援機制及特別失業救濟,前者針對整體失業,後者針對特定行業和經濟環境提供支援。因應失業支援的承擔,政府應未雨綢繆,設立失業基金,持續滾存投資,作為支援失業的備用資金,用於恆常失業支援以及疫情或環球金融危機等特殊情況影響的開支。

除了失業支援,政府應就基層勞工的基本生活開支提供更多支援,例如今次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住宅租金的稅務扣除,就是很好的政策。不少基層家庭,特別是有年幼子女的家庭,生活和財政壓力大,政府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加拿大便容許育兒費扣稅,而內地也在今年3月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以鼓勵生育。設立子女教育支出和育兒費扣稅,已是全球各地大勢所趨。此外,香港的托兒服務嚴重不足,基層雙職家庭面對不少困難,也需要加強支援。

老有所養,完善退休保障及社會財富再分配

社會要做到“老有所養”,勞工的退休保障必須加以完善。容許僱主對沖強積金是嚴重侵蝕僱員應有的退休權益,違背公義。強積金對沖,是把打工仔的血汗錢沖走,至去年12月31日,便已經累積抵消(對沖)了超過570億元。強積金是其中一條退休保障支柱,按照世界銀行的長者入息保障模式,屬於“第二支柱”。因此本屆政府必須把歷經兩屆政府,已獲得廣泛共識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法案在立法會通過,健全強積金作為“第二支柱”的功能。香港現時並沒有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沒有設立針對退休的社會保險和養老金制度。“社會保險”退休金,對於很多基層長者尤為重要。不少基層勞工收入不高,就算有強積金供款,累積用於退休的儲蓄一般不多。工聯會自1994年便提出綜合退休保障方案,希望利用土地基金,加上政府、僱主和僱員三方供款,讓每名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香港居民獲得每月定額的“社會保險”退休金。新一屆政府應更多著手檢討和改進全港勞工的退休保障安排,未雨綢繆,做好退休保障的資金安排,讓社會老有所養,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有尊嚴地過著退休生活。

香港是一個富裕的社會,但並非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香港的堅尼系數早已超過0.4的警戒線,除稅及福利轉移前為0.539,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仍高達0.473,情況並不理想,反映社會分配嚴重不均,分配機制失衡,勞工被嚴重剝削。在政府消極對待貧窮下,香港的貧窮人口屢創新高。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政策介入前的香港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人(政策介入後為55.4萬人),在職貧窮接近25萬人(政策介入後為61,500人),兒童貧窮人口達到274,900人(政策介入後為85,900人)。工聯會建議新一屆政府設立減貧專員,走入群眾,了解貧窮家庭真正面對的跨代貧窮、發展和創收問題,提供更精準全面的支援。同時,政府應制定絕對貧窮標準、基本生活需要開支標準,訂立消除絕對貧窮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由以往“福利保底”、“數字扶貧”的思維,改為以“福利支援 + 機會促進”的“授人以漁”扶貧模式。政府也要考慮如何從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分配著手,尤其是如何讓高利潤企業承擔更多,開徵遺產稅及土地閒置稅等,以完善社會財富再分配。

我支持新一屆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向,把市民福祉的提升和共同富裕作為政府施政願景,造福百姓,這和工聯會早前新工運提出“共建 共榮 共享 共贏”理念是一致的,讓每一個香港人都可以安居樂業,共享成果。

取消外判,以衷誠團隊保障政府服務

政策理念再好首重落實,人才再多關鍵是團隊。政府要有能力和意志打造自己的團隊,實際推行政策落地,需要自己的團隊才能行而有效。現在事事依賴外判,存在服務不到位,甚至是政府服務鏈條斷裂,這是行政懶惰,更是授人以柄,存在隱患極其危險。另一方面政府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也有責任帶頭取消外判以維護勞工權益,做好僱主榜樣,引領社會風氣。強大的動員力是行動力的保障,高效有為的政府才能獲得更廣泛深厚的支持。

今年三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全體公務員要有“公僕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政府唯才是用的同時還有注重德才兼備,愛國愛港愛民才能建設好香港這個共同的家園。不可否認大多數公務員具備服務市民的質素,但是政府有必要檢討制度,培養公務員服務市民的信念,進一步強化建設香港和愛國的聯繫,愛國就能更具體。隨著“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貫徹落實,去年全港公務員已經完成效忠宣誓,然而改革要避免形式主義,一紙誓言之後還要觀其行,養其心,因此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培訓和管理,淨化隊伍,凝心聚力,形成新機制。

新一屆政府要實現良政善治,精神上要形成凝聚力,政府架構龐大複雜,要方向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能讓全社會形成向心力。新一屆政府不僅要為政府管治團隊找回精神上的共同信念,也要為社會建立共識,重建香港價值觀。香港的發展要與國家發展相輔相成,將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作為核心競爭力,對國家有擔當,香港才能有實惠;香港的發展要讓人人都能夠參與,在建設中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

作者吳秋北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


【編輯:蔡志東】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