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李家超高票當選折射香港特色優質民主

分享到:
2022-05-10 12:14 | 稿件來源:信報

【字號:

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前日(8日)揭曉,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以1416張選票、99.16%的得票率當選,開創了特首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新紀錄。

李家超得票如此之高,超出了一些人的預料。特首選舉似乎毫無“看點”,也不免令一些人大失所望。

但選特首不是“選秀”,不能光看熱鬧;選特首也不是大決戰,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甚至使出揭老底、抹黑對方的本事,就一定能選出優秀的治理者嗎?我看未必!

李家超是新選制下產生的首位特首人選,他高票當選,恰恰說明香港社會漸漸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折射出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的特征。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何謂“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

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民主模式,孰優孰劣?只能看效果。只有符合自身實際、能够解決自身問題的民主才是好民主。“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要符合香港實際、能給香港帶來好處。

一種民主模式能不能給香港帶來好處,則要看是否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基於此,“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須體現“兩個結合”:中央意圖和香港民意相結合、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

依據憲法和《基本法》,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特首必須代表特區向中央負責。因而,特首的權力超然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

再從程序上看,《基本法》規定,特首的任命權在中央。特首作為“雙首長”、必須“雙負責”,特首人選理應同時體現中央意圖和香港民意。

在特首人選上,中央意圖的表達主要靠協商,香港民意的表達主要靠選舉。

誰是特首的最佳人選?正式選舉之前,在一定範圍內會有充分的協商,用“愛國愛港”和“管治才幹”兩把尺子衡量一下,自然會做出基本判斷。

那麼,中央鐘意的人選民意基礎如何呢?民主選舉就是一個民意測試的過程。

新選制規定特首候選人得票須達到750張以上才能當選,這就劃出了民意的“及格線”。那種過分看重選舉民主、而忽視協商民主的觀點,是不符合香港實際的。

怎樣看待“高票”和“唯一”?

李家超高票當選,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他是“唯一候選人”,沒有競爭對手,“唯一”為“高票”做了鋪墊;因此,有人會說,在新選制下,隨便什麼人也能當選。

持這種觀點的人,對選舉過程的洞察力不足。李家超參選并非一點競爭也沒有,他報名參選之時,也有幾位人士報名,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入閘”。

再往前追溯,香港媒體曾報道還有幾位重量級人物有意參選,但為什麼最終沒有“出山”呢?說明此前還是有競爭的,但在幾位重量級人物反複權衡之後,認為自己并無把握贏得各方支持,主動放棄。

據筆者瞭解,除了幾位重量級人物,躍躍欲試想問鼎特首位子的非重量級人物,也有好幾位。

其實,只要未來的特首能為香港辦實事、能接受建設性意見、能實踐自己的施政理念,何必一定要自己當特首呢?

從這個角度看,一些重量級人物表現出了高風亮節,一些非重量級人物終究知難而退。這并非民主的退步,而是理解了民主的真諦,是一種民主的自覺。

持這種觀點的人,對人才的認知力不足。

獲750票是“門檻”,但李家超得到了1416票,這說明選委們對他高度認可,并非隨便什麼人都可得到這樣的認可。

假設當初報名參選的那些重量級或非重量級人士能順利“入閘”,甚至也是“唯一候選人”,他們能達到750票嗎?未必!更不會得到高票數。

李家超畢竟是擁有四十多年公務員履歷,在警務處副處長、保安局長、政務司司長等重要崗位上歷練過,特別是在“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嚴峻形勢下,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管治才幹非一般人可比。

李家超的政綱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為題,直面施政效能的管治難點,切中土地房屋的現實痛點,瞄準提升香港競爭力的焦點,關注同建關愛共融社會的熱點,吸納了各方面意見,務實可行,貼地惠民,贏得了廣泛認同。

新選制的亮點有哪些?

新選制下的選舉共三場,包括去年9月的選委會選舉、去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和這次的行政長官選舉。李家超高票當選,標誌著新選制下的三場選舉全部結束。那麼,新選制有哪些亮點呢?

國務院港澳辦前天第一時間發表《新選制展現新氣象 新起點共創新輝煌》的重要文章,全面闡述了香港新選制的好處。

其一,新選制嚴格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選出賢能愛國者治理香港。

其二,新選制構建發展具有香港特色的優質民主,充分保障港人當家作主。

其三,新選制有利於維護行政主導,提升管治效能。筆者認為,以上三條,條條在理!

過往,“治港者”雖有標準,但屬“粗線條”。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對“愛國者治港”提出了“五個善於”和“五有”的要求,這為新選制下的“治港者”畫出了“標準像”。

新選制通過重構選委會、調整候選人提名機制、完善資格審查制度等,把“不愛國者”擋在了門外,守住了底線。

過往,選委會和立法會覆蓋面不寬,“國家元素”沒有充分體現。

新選制下的選委會和立法會擴大了陣容、調整了界別分組,使得各方都有表達的渠道,體現了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

過往,立法會裡地區直選的議員比例較大,看上去“民主成色”很濃,卻導致部分議員把小團體利益淩駕於香港的整體利益之上,香港的行政效能很低。

新選制由選委會選舉產生特首人選和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使二者具有共同的選民基礎,從而破解行政和立法對抗的困局,有利於提升管治效能。

李家超《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政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共鳴;李家超高票當選,是探索具有香港特色優質民主的一個里程碑事件;面向未來,港人應當更有信心!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