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季霆剛:台北變哈爾科夫的噩夢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未有正式公布行程下訪台,於8月2日晚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佩洛西抵台後,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隨即表示,東部戰區將在台灣島周邊開展一系列聯合軍事行動。 2日晚對兩岸上下而言可謂有驚無險,佩洛西這一程航班,比美國男星Harrison Ford的電影驚悚之作《空軍一號》還要緊張,幾乎引發世紀大戰。最後,航班順利降落,但這場中美劇鬥並未告一段落,筆者恐怕這種對抗格局只升不跌。 佩洛西有如脫韁之馬,在政治生涯尾聲展開所謂最後之旅,正值中共二十大和美國中期選舉的兩國人事迭變之前。佩洛西在台期間稱,希望此行能為其他美國高層訪台鋪路。 (圖源:新華社) 俄烏戰爭成美民主黨決策轉捩點 佩洛西一言,可能是進一步擴增美國2018年通過的“台灣旅行法”範圍,在民主黨當政下之美國,將進一步令一中政策空洞化,比特朗普執政時更甚,而且有加劇之勢,這將令大陸更為惕厲。此已非戰略模糊與否之問題,而是空談一中,有意欺蒙大陸,如此一來將更不利兩岸情勢。 一直以來,除非涉及主權問題,大陸本着善意,相互管控分歧;但佩洛西在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後依然來台,顯示於重大分歧上,美國民主黨的決策已經完全以意識形態來取決,而轉捩點就在俄烏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在俄烏戰爭發生後的首個月,就稱莫斯科的侵略是對民主的重大考驗(the test of this moment is the test of all time);他又在演講稱“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普京)不能繼續掌權(for God's sake, this man cannot remain in power)”。 其實在去年,拜登已對這種意識表態,他稱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之間正展開一場“戰鬥”。拜登在擔任總統後的第一次國會演說上,已表示“我們必須證明民主有效(we have to prove democracy still works)”。 拜登沒有特朗普的商人風格,口口聲聲說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從沒有猛批普京、習近平等人,不希望結怨。拜登與特朗普之殊異,在於公開挑戰中俄體制,背後理念是具有煽動性、顛覆性。 對中俄而言,與美國關係難有好轉空間,早前中國大陸與美國間的對話,有如對牛彈琴;再費時與美國辯析如何理解一中原則、一中政策,有如緣木求魚,因為美國一切目的就是希望證明大陸的政體有“差失”,比美國政體“不濟”。 所謂民主伙伴 只是挾台藉口 中美關係同樣是因俄烏酣戰暫且“鬥而不破”。隨着嚴冬降臨,俄烏戰爭料將轉向平穩,結局如何走向,將視乎美歐對烏克蘭的籌決處置。俄烏戰爭終局等同將戰場轉移至東亞,台北變成導彈在上空橫飛的烏克蘭哈爾科夫,美國人毫不在乎。 美國人更不在乎烏克蘭是否能戰勝俄羅斯,只希望烏克蘭能令俄羅斯連月虧累,美國付出最小成本使出制裁,這就是美國的計度。同樣地,美國挾制台灣,但從不在乎台灣是否能抵抗大陸“武攻”。所謂民主陣營的一員,只是美國挾制台灣的藉口,對其百姓死活置之度外。若細觀美國如何看待當今成千上萬哀鳴慘叫的烏克蘭難民,便知曉其用心。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季霆剛)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