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政治局會議信息量大 香港力谷商機

分享到:
2023-12-11 10:48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又到年關,世界輿論對中國經濟體格外關注。按照慣例,每年12月份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做出全面系統部署。而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則是一個“定調會”,會釋放許多重要信息。

上周五(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對2024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愈來愈緊密,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號,值得香港密切關注、認真分析和深入研究。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12個字值得細細品味。我們看2023年中國經濟總基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而2024年的基調沒有提“穩字當頭”,而是多了兩句話“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12個字的關鍵其實是3個字:穩、進、立。

明年發展定調 “求進”大於“求穩”

“穩”,意味着保大盤穩定,仍是必須堅守的底綫。中國經濟規模大,外部發展環境並不樂觀,特別是美西方近年來接連不斷地對華施壓,令中國面臨的風險居高不下。因此,中國經濟不能有任何閃失,特別是內部不能出問題,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不能爆發系統性風險。

“進”,意味着中國經濟在經歷啟動後,將更加積極進取。2023年是疫情結束後的第一年,也是落實“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可以理解為“經濟啟動年”。就像開車一樣,剛剛啟動時,速度並不穩定,對路況也不適應,會出現忽快忽慢、左右搖擺的現象,“求穩”大於“求進”。但隨着對情況認識和把握到位,“求進”大於“求穩”。

“立”,意味着改革的節奏會加快。這次會議強調“先立後破”有兩層含義。其一,明年改革的力度會加大;其二,明確了改革的順序。先立新規矩,再破舊規矩,這樣推進改革會更加穩妥。

“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這句話,與今年7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的表述有變化。當時的提法是“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並沒有提及“跨周期”。

一個經濟周期會呈現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4個階段。所謂“逆周期調節”,可以簡單理解是經濟處於下行周期的時候,推出更多的寬鬆性政策,比如降準、降息、增發國債等,實現經濟的企穩回升。所謂“跨周期調節”,可以理解為政策考慮長期性和連續性,避免政策調整過大在後期會產生副作用。

由此可見,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更加積極進取。

財政拿出更多錢 投錢要見實效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短短兩句話有兩個“效”字:增效、有效。

日前,財政部新任部長藍佛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財政部將繼續貫徹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工夫,更好發揮財政政策效能。加快推進新增國債的發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保持合理支出強度。

結合以上兩個信息,可以看出兩層含義。一是中央財政明年將會拿出更多的錢支持發展,這些錢投下去,必須產生比較大的效益。二是中央財政的庫存不夠用,將新增國債。

為了對冲經濟下行,通常做法是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擴大投資,助推經濟增長。10月份以來,內地財政赤字率已經達到3.8%(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於普通年份,預計2024年赤字率不會低於這個水平。

財政支出更多了,但不會“大水漫灌”,而是投放更加精準。比如今年中央財政即將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全部給地方用於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明年也會延續這一做法。同樣,貨幣政策緊跟財政政策,在“適度靈活”的同時,也要見到實效。

按照以上思路,經濟增長有了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強力支撑,明年經濟增長保持在5%左右,應該很有把握。

瞄準關鍵環節 促“中國製造”升級

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提及今年的科技創新時,用“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來評價。“新的突破”說明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已經破題。比如華為在芯片領域實現突破,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明年科技創新怎麼幹?此次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這句話內涵豐富,至少包括兩層含義:其一,重點發展甚麼產業?必須圍繞科技創新來確定。在哪些領域有創新成果,就在哪些領域布局產業,確保科技創新成果迅速產業化,搶先機、見效益。其二,供應鏈和產業鏈要做強。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後,一些企業把生產基地從中國搬遷到越南、印尼等東盟國家,生產基地可以遷走,但供應鏈產業鏈不能斷鏈。只要供應鏈和產業鏈仍在中國,核心技術仍在中國,“中國製造”的優勢仍在,遷走組裝生產綫不會“傷筋動骨”。

由此可以,中央站得高、看得遠,推動“中國製造”升級抓住了關鍵環節。

促進消費投資 持續良性循環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我們再看今年7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兩次會議表述的區別是,上次主要說消費,沒提投資;這一次提出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一方面,居民消費意願強烈、消費層次提升,刺激企業加大投資;另一方面,投資帶來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令居民有能力消費。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環。

從今年前3季度看,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說明,消費功不可沒,但由於今年房地產行業整體低迷,今年投資整體上不理想,明年將在投資驅動上發力。

不久前,央行提到為“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三大工程”建設是指: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預計3個方面是明年投資的重點。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堅定不移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上,而且愈開愈大,開放的領域會愈來愈多,開放的層次會愈來愈深。此次會議再次明確和釋放了這一重要國策。3年疫情結束後,中國的進出口暫時沒有很快復甦。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到了今年10月份,進出口終於“由負轉正”。11月份,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1.2%,增速比10月擴大0.3個百分點。中國外貿開始回暖,但這還沒有恢復到理想狀態。

貿易的持續增長,依靠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息,預示着明年中央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還會持續用力。比如,把自貿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複製到全國其0他地區,推動制度型開放走實走深。又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制度創新要提速,在推進規則、規制、標準對接上實現突破。

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開放,將有利於形成國企、民企、外企平等競爭的環境。制度具有剛性的特點,制度型開放也是最靠得住的開放。從此次會議可以看出,中央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中央政治局會議涉及的以上內容,都瞄准“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落腳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香港正在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腳步,內地經濟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從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重磅信息,讀出“香港感悟”,找到“香港機遇”,是香港管治團隊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必修課,應認真研修、全面對照、深刻領悟。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孟宜君】

視頻

更 多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