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凡行:中英關係回暖:是合作新篇,還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2024-11-21 14:1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斯塔默。這是中英兩國領導人時隔六年的首次雙邊會晤。自2018年以來,英國首相一職幾經更迭,從特麗莎到約翰遜、特拉斯、蘇納克,直至今年剛剛上任的斯塔默。這些年,中英雙邊關係因香港問題、人權爭議以及間諜指控等多重因素遭受到嚴重衝擊。尤其是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將中國視為“劃時代的挑戰”,並在多個領域採取對立立場,使兩國關係陷入低谷。

隨著工黨在今年中期選舉中勝選,中英關係開始顯現改善跡象。此次會晤是8月斯塔默勝選後與習近平通話的延續。當時,斯塔默表達了希望坦誠討論分歧、深化經濟合作,並在全球性議題上加強協作的意願。隨後,9月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時隔五年得以重啟,為雙邊經貿合作打開新局。10月,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來華訪問,為修復對華關係、恢復高層溝通管道作出努力。可以說,自斯塔默執政以來,英國在推動中英關係破冰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而此次中英領導人會晤,則標誌著重建雙邊關係邁出關鍵一步。

當地時間11月1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斯塔默。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中英領導人談了什麼?

英國首相斯塔默在開場發言中表示,希望中英雙邊關係保持“穩定、持久、相互尊重”,並強調英國始終是一個“遵循法治原則的可預測、穩定的主權體”,為未來合作奠定信任基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回應稱,中英兩國應致力於相互尊重與開放合作,並指出雙方在貿易、投資、清潔能源、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具有廣闊合作空間,呼籲把握機遇,推動務實合作。

兩國領導人圍繞促進全球穩定、深化經濟合作和推進可再生能源轉型轉型等議題展開討論。斯塔默希望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挑戰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也表達了對香港局勢、人權問題以及俄烏戰爭的關切。儘管存在分歧,他重申英國將 “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希望成為中國“可預測且務實的合作夥伴”。雙方還達成一些具體共識,其中包括安排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裏夫斯明年訪華,與中國就經濟和金融合作展開進一步討論。總體來看,此次會談涵蓋雙邊合作和全球事務責任,既聚焦共識,也坦承面對分歧,展現了兩國在複雜國際環境下尋求務實合作的意願。

英國尋求改善對華關係的原因

近年來,英國在對華關係上經歷了從“黃金時代”到對華警惕,再到近期尋求改善的多次起伏,這種變化的背後有多重因素的推動,主要體現為經濟利益、地緣政治考量和全球挑戰的共同驅動。

首先,經濟利益是英國尋求改善對華關係的動因之一。過去16年間,英國人均GDP僅增長了4.3%,遠低於此前16年46%的增幅。近年來,英國經濟增長更多依賴移民帶來的總人口增加,而移民政策的收緊讓這一模式難以持續。脫歐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持續存在,英國不僅失去了與歐盟的部分經濟聯繫,對外貿易也出現萎縮。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迫切需要尋求新的國際合作夥伴以推動經濟復蘇。斯塔默在選舉期間承諾恢復經濟、重建公共服務,而改善對華關係被視為吸引外資、提振就業的有用舉措。中國作為英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對英國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然而,由於保守黨政府時期對華關係的緊張局勢,2023年中英雙邊貿易額出現下滑,其中中國自英國進口同比下降7.9%。面對國內政治支持有限、民眾預期較低的局面,斯塔默政府更加務實,優先推動短期內能夠產生積極經濟和外交效果的合作項目。而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正是一個相對容易取得成果的領域,尤其在中國也展現出緩和雙邊關係意願的情況下,這種合作顯得尤為可行。

其次,地緣政治考量促使英國在大國競爭中努力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例如,儘管美國要求全面禁用華為設備,英國卻採取了折中政策,僅限制華為在核心網路中的參與。同樣,在進口電動汽車問題上,英國貿易大臣表示,不會效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這些舉措展現了英國在對華政策上的一定自主性,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保留空間。英國試圖在安全與合作之間保持平衡,一方面對中國在高科技和國防領域的潛在威脅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中國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若一味採取對華強硬政策或減少與中國的聯繫,不僅損害英國的經濟利益,還會強化其對美國的依賴,削弱其戰略靈活性。這種平衡策略反映出英國希望在大國競爭格局中努力維護自身利益和政策獨立性的意圖。

最後,與中國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英國認識到中國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作為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電池的主要生產國,中國對英國實現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英國可以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提升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

總之,英國尋求改善對華關係既是應對國內經濟和政治挑戰的現實需求,也是全球治理和地緣政治考量的結果。這一政策偏好體現了斯塔默政府的務實外交戰略,但未來中英關係的走向將取決於雙方在合作與競爭中的平衡,以及如何應對內部和外部壓力。

中英關係的前景展望

此次習近平主席與斯塔默首相的會晤為中英關係帶來緩和的契機。從雙方的會談簡報來看,兩國領導人的對話基調總體積極,但在具體問題上尚未達成明確協議。未來中英關係的走向仍然複雜多變,既有合作潛力,也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中英政治互信基礎薄弱仍是雙邊關係的主要障礙。從卡梅倫到約翰遜,再到蘇納克和斯塔默,中英關係從“黃金時代”走向對抗,又從對抗走向回暖,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受英國政治精英對華認知的主導。當前,斯塔默試圖為中英關係重新定調,但能否頂住國內對華強硬派的施壓,是中英關係改善的關鍵因素之一。民粹主義和意識形態差異短期內難以化解,為中英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埋下隱憂。儘管會晤得到廣泛的積極評價,保守黨影子外交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等人卻對其提出批評,認為斯塔默應更明確地捍衛英國國家利益,尤其在香港、人權和英國公民等問題上爭取更多承諾。

英國國內的政治施壓凸顯了中英關係改善進程中潛在的複雜性。英國對華強硬派仍在議會中佔據主導地位,涉港、人權等敏感議題長期以來是英國對華關係的切入點。這種政策上的矛盾使得中英關係改善的空間有限。即便此次領導人會晤達成某些共識,涉及核心政治問題的對抗態勢仍可能長期存在。

其次,英國對華關係難以擺脫美國的影響。作為英美“特殊關係”的維護者,英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往往參考甚至追隨美國的立場。當前,美國對華政策正趨於強硬,尤其在科技與安全領域對中國實施全面遏制。在此背景下,英國對華政策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可能進一步受限。例如,在半導體供應鏈等戰略領域,英國可能繼續對中國採取限制性措施,這無疑為雙邊關係的改善增加了阻力。

最後,儘管面臨多重挑戰,中英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前景依然廣闊。此次會談中,雙方提及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和全球穩定等議題,這些領域為兩國提供了加強協作的可能。例如,在綠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中英具有明顯的互補性。若能跳出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兩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時時,仍有可能通過務實合作展現共同利益。

總體而言,未來的中英關係可能呈現“經濟合作局部推進、政治對抗依然存在”的複雜格局,對其前景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這種不穩定性意味著,雙方需在不斷試探與調整中尋求新的平衡點,以實現關係的持續改善。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克服內外干擾,中英關係才可能向更加穩定和務實的方向發展。

(本文作者為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雲南行政學院國際政治學者凡行,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