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三城記”巡展呈現明清時期粵港澳灣區風貌與絲綢外銷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9月12日電 由廣東省博物館、澳門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聯合籌劃的巡迴展覽“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即日起至12月17日於香港藝術館舉行,集合三間博物館合共108組珍藏,呈現明清兩代灣區風貌和絲綢生產工藝,讓觀眾認識三地如何透過海上絲綢之路訴說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 為促進粵港澳地區的文化合作,三間博物館由2020至2023年聯合籌劃是次巡迴展覽,繼首站廣州及第二站澳門後,巡展來到最後一站香港。 清代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為國家三級文物。(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清代乾隆時期的粉彩描金耕織圖花口碗。(澳門博物館藏品)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一帶,自秦漢時期起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中外海上貿易的樞紐。至明清時期東西航路開通,絲綢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由粵港澳大灣區運銷到世界各地。絲綢外銷見證了昔日大灣區手工業的輝煌和貿易全球化的進程。時至今日,絲繡技藝仍不斷發展,豐富大灣區的文化內涵,增強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 十九世紀外銷畫家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香港藝術館藏品) 今次展出的珍貴藏品包括外銷畫、銷往海外的精美絲織製品如提花織物、手繪絲綢和刺繡絲綢、服裝飾物及家居織物等,分別於“灣區舊貌”、“絲綢外銷”、“絲綢換白銀”和“今日灣區”四個部分展示。精選展品包括19世紀繪畫粵港澳地區面貌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濠江漁歌》和《廣州十三行商館》;三件屬國家三級文物,包括清代的白地絲綢手繪花鳥壁紙、廣東彩元繡莊的廣繡八仙賀壽圍屏和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還有19世紀漆木描金縫紉台,以及1940至60年代戲服黃地金銀密片車裝等。 為配合展覽,香港藝術家林春菊在展廳外創作全新場域特定裝置作品《那時——彼岸》,以時裝設計視點出發,在館內打造一個穿梭過去、當下、未來的工作室,並展示全新的服裝作品,重塑經典。香港藝術館並首次與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CAFI研究團隊及數碼時尚的學生合作,在展覽中採用擴增實景及虛擬實景技術多角度展示展品,透過藝術與科技結合,邀請觀眾以虛擬方式穿上傳統華服參與跨時代的時裝秀。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17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周一至三、周五)、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周六至日、公眾假期)、周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香港藝術館3樓中國文物廳(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費用:免費 【編輯:黃璇】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