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事|排檔:香港街頭的文化縮影

分享到:
2024-11-24 09:5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24日電  (記者 黃璇)在香港這片繁華與傳統交織的土地上,綠色小箱子——“排檔”,以其獨特的本地情懷,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這些小販攤檔起源於1847年,隨著港英政府發放小販牌照而開始流行,最初集中在灣仔、上環等地,如今則多見於九龍的舊區,如油麻地、旺角、尖沙咀等地。現時全港仍有約兩千多個排檔,也象徵著城市空間的創意利用,展現了市民應對有限空間的智慧。

【延伸閱讀】

跑馬地為何叫快活谷?原來與賽馬無關

筲箕灣出發,打卡“最佳市區遠足徑”

在上環文華里這一條不足400米的街道,擁有30個排檔,以圖章雕刻為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排檔常與牌檔混淆,但兩者有明顯區別。“排檔”指一列排開的攤檔,因其整齊排列而得名;“牌檔”則專指售賣熟食的大牌檔,因需持有“大牌”牌照經營而得名。1921年,政府將小販檔分為固定與流動兩種牌照,分別為“大牌(固定)”和“小牌(流動)”。到1950年代,這些牌照合併,統一由固定攤位小販牌照管理。

中環砵典乍街沿街有不少排檔。圖中這間經營服飾配件生意。(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每逢中秋與新年,中環砵典乍街的排檔前燈籠高掛的街景,吸引遊客駐足留影。

排檔提供多種貨品,涵蓋日常用品、服裝、玩具等。外觀如綠色鐵皮屋,內部多用易燃木板構建。白天營業時,攤主會旋開大絞盤,伸出簷篷以遮雨;晚上則將攤位收合成鐵盒狀。女人街和廟街是排檔與牌檔的集中地,前者以零售聞名,後者則以美食和街頭藝人吸引遊客。

一些排檔還提供送貨服務,特別方便附近的上班族。例如,客戶今天下單,攤主次日便會送貨上門。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這種貼心和便捷的服務有助於攤主維持客源。

排檔在香港的民生與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比現代化的連鎖商店,排檔能靈活應對市民需求,快速調整貨品種類和價格。這種靈活性不僅體現了本土特色,也使其在現代香港依然屹立不倒。

如今,排檔依然活躍於港九各處,如油麻地、旺角、尖沙咀、上環、中環等地。政府為了美化市容,將攤販集中於這些地區,讓市民得以經營小生意。經營鐘錶珠寶生意的排檔主陳先生向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排檔有兩種尺寸,框架大小固定,攤販可自行設計內部裝修。 “(排檔位)舒服的,這裡是自己的世界。排檔有兩個尺寸,我的這個是大一點的,有一些就小一點。這個框架的尺寸就規定是這麼大了,高是這麼高,裡面的裝修就(讓攤販)自己搞,任其發揮。”他續稱,排檔的營業時間靈活,但需保持一定的營業頻率。“你想開門的時候就開,想關門就關門,但是都不可以長期不開張。”

香港排檔主施先生在自家檔位前忙碌。(香港中通社視頻截圖)

而另一位檔主施先生,在中環經營了半個世紀,他指出,現今的排檔設計更為便捷整齊,能有效防風防雨,除非遇上極端天氣。過去的攤檔需每日搭建拆除,如今的設計則更加穩固,是香港都市生活的一大特色。

白天營業時,攤主會伸出簷篷以遮蔭擋雨,晚上則將攤位收合成鐵盒狀。(香港中通社視頻截圖)

夜幕降臨,排檔主們陸續收攤,白天熱鬧的攤位被整齊收納,猶如盲盒般靜靜佇立在城市街巷,等待人們去探索與開啟。這些綠色小箱子承載著香港人的生活方式與城市記憶,是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

(視頻製作:香港中通社記者 董鈺婕)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
【通講壇】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利大於弊?馬斯克能緩和中美關係嗎?
莫言用兩個小故事 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
跟隨市民登上“海南艦”!原來中國軍艦內部是這樣的
香港機場迎來“三跑道時代”!年客運可升至1.2億人次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