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大量藏文古籍待拂“塵埃” 青海各界三十載合力挖掘
中新社3月25日電 青藏高原流傳千年的藏文古籍浩如煙海,中新社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20世紀80年代以來,青海各界陸續搜集、整理、出版一批藏文古籍,但仍有大量古籍亟待拂“塵埃”。 3月25日,中新社記者從有關方面...
03-25
-
牛與人類“關係”親密,古人給它取了雅稱!
作為“六畜”之一,牛與人類的關係十分親密。考古研究表明,黃牛的馴化,在中國至少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南方的水牛則可能更早一些。在北京地區的文物考古發現中,除了牛骨化石,還有很多器物融入了牛的元素。 諸侯會盟“執牛...
03-25
-
“牛頭鬲”見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前不久,《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0年-2035年)》正式發布,按照規劃,這裏將建設考古遺址公園。1975年,房山琉璃河遺址出土了一批西周文物,其中有一件精美的青銅器“伯矩鬲”,因其全身上下都裝飾了牛頭紋飾,又得昵...
03-25
-
大數據研究:“仁”“禮”峰值在隋唐魏晉谷底均在元朝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諸子百家文化中,孔子創立的以“仁”“禮”為核心的儒學,居於中國思想文化主流2000余年,影響深遠。儒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如何發展變遷,頗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朱廷劭研究組最新基於清代乾...
03-25
-
河南再現春秋戎人墓葬群 葬俗較統一
新華社3月24日電 記者從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澠池縣鹿寺西遺址發掘出42座春秋時期戎人墓葬。這是繼去年河南洛陽徐陽墓地發現備受關注的陸渾戎王族大墓後,中原地區再次發現戎人墓地。 (圖...
03-25
-
清代小學老師的日常:家有半斗糧 不當孩子王?
《三字經》裏有兩句耳熟能詳的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非常明白,生了孩子不送去學習,那是當爹的不對;教育不嚴格,孩子不成器,則要怪當老師的偷懶。把老師跟老爹相提並論,真是給足了老師面子。 但清代老...
03-24
-
“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古代有女性成“一代名師”
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教師早已成為各類學校的生力軍。就連師範學校在讀的學生,也是女性多於男性。但在中國古代,有女教師嗎? 封建時代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本就難以得到受教育的機會,讓她們去教書育人就更不...
03-24
-
山西首次發布北白鵝墓地青銅器全銘文
中新社3月23日電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首次發布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青銅器上的全銘文,共199個字。 2020年4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文物機構對垣曲北白鵝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共發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際大中型墓...
03-24
-
孔子也吐槽 為何無人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這是《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內容。意思是,孔子說,大道不行,我就乘木排漂流四海,只有子路會跟著我吧?子路非常高興,沒想到孔子還有...
03-24
-
神秘的三星堆,竟然印證了遠古傳說?
蜀地從來不缺傳說。最近,這些流傳久遠的傳說,竟然與三星堆遺址考古的新發現遙相呼應。 那麽,三星堆的考古發現成果,是否與後世文獻記載吻合?這些傳說中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金面罩青銅人頭像,1986年三星堆遺址二號...
03-24
-
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距今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
新華社3月23日電 記者從2020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獲悉,河南仰韶村遺址最新考古發現距今5000多年前的疑似水泥混凝土,也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類似水泥混凝土房屋建築材料。此次發現刷新了對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時期...
03-23
-
北京“十大建築”:見證巍巍古都舊貌換新顏
中新社3月23日電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這座佇立在天安門廣場西北側、具濃郁中國特色的恢宏建築,又一次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視頻截圖 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03-23
-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為什麽靈驗?
黨的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歷史證明,對三大法寶運用自如時,革命力量就會由弱變強,革命形勢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大法寶”為什麽如此靈驗?我們需要看看三大法...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