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沒陸客,台旅游業一年損失上千億

分享到:
2023-03-10 11:0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10日電 大陸向台方喊話先恢復16個航點,被島內輿論解讀是在釋放善意。但民進黨當局直到3月9日才有動作,令島內旅游業一直很著急。台灣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2月底組團赴大陸,拜會國台辦、海協會和文旅部等單位,并強調大陸非常支持恢復兩岸旅游。3月9日,蕭博仁接受了《環球時報》的專訪。

環球時報:您2月底率團赴大陸交流,并提到大陸“釋放了善意”。這個“善意”主要是指什麼?

蕭博仁:我們去國台辦和文旅部溝通,對方表示從沒有阻擋台灣同胞赴大陸以及大陸同胞赴台,大陸政策也一直沒變。台灣旅游業希望兩岸盡快開放,文旅部和國台辦也都表示熱烈歡迎。兩岸繼續交流總要有一個開頭,台灣業界抱持著很大的希望,期待我這次能帶一些東西回去,我把文旅部、國台辦以及大陸海協會的善意告知了台灣陸委會,等他們做出決定。但最近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說2019年是大陸先停止自由行,所以希望還是由大陸先解禁,這個部分我就沒辦法跟他們溝通。

兩岸一定要和平、旅游、交流,讓兩岸人民能够互通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不過民進黨當局到底在顧慮什麼,我也無法揣測。

環球時報:過去10年大陸游客一直都是赴台游的主力。大陸游客缺席的這幾年,對台灣旅游業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蕭博仁:對台灣旅游業的影響很大,很多餐廳旅館生意一落千丈。陸客來台最高時能有每年400多萬人次,很多酒店應運而生。現在入住率基本不到五成,我們很希望陸客能再來台灣旅游,我跟王國材(注:台灣交通主管機關負責人)說,你要歡迎百萬陸客來台灣,一定要政策先開放,你沒開放陸客怎麼來?

據我瞭解,台灣專門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有150家左右,很多現在都已倒閉或暫時歇業,其他轉做台灣民眾旅游,或到東南亞及東北亞拓展業務,有類似遭遇的餐廳也有數十家。

環球時報:從旅游業者的角度看,其他地區游客和大陸游客在消費能力和其他方面有哪些主要區別?

蕭博仁:當然是陸客來台灣最能够讓台灣的觀光產業賺到錢。陸客到台灣,平均會停留7.5天,而日本游客到台灣大概會停留4.5天,美國和東南亞游客則在4天到5天左右。所以陸客不僅來台人數是最多的,而且住的天數也最多,對台灣整體經濟幫助自然是最大的。

據我們統計,陸客來台灣平均每人每天的消費大概是128美元。日本游客大概為120美元,排在第二。其他地區雖然也有一些消費較高的游客,但人數太少。我們之前曾統計過,沒有陸客,台灣旅游業一年的損失高達上千億元新台幣。

以前陸客來台大概花8天7夜走大景點,如台北101大樓、日月潭、花東地區。這3年旅行社又開發了很多新的私密景點,比如一些山上的旅游線路、步道旅游以及海上項目等,大概增加了一兩千條。以後陸客來台灣的選擇就更多了。

環球時報:之前有台媒批評陸客“素質差”。您如何看這些負面聲音?

蕭博仁:我覺得這個是必然的現象。早期台灣人到境外也曾不太受當地人歡迎,有人批評一些台灣人亂拿飯店里的東西,把包括洗髮精、洗浴乳在內的酒店用品都帶走,但現在台灣人出游的素質就比較高。大陸同胞剛開始到台灣旅游時,一些人的素質的確不是那麼好,但隨著大陸進一步開放,我覺得大陸朋友的素質越來越高,我從行業內聽到的投訴也少了。陸客來台灣回去後,我們曾進行滿意度調查,大概九成多的台灣旅游業從業者對大陸游客表示滿意。

環球時報:您對大陸有什麼印象?

蕭博仁:大陸我去了500多趟,自己有公司專門在做從台灣到大陸的旅行團,如果兩岸能够和平,開放旅游觀光,這對兩岸經濟和交流的幫助真的很大。台灣每年有將近600萬人次到大陸旅游,雖說不是大陸的最大宗游客,但對台灣來講,等於1/4的人口每年都會去大陸,我們對大陸的印象也越來越好,看到大陸的建設等方方面面進步得非常神速,所以到大陸去吃住游購娛對我們台灣人來講是最佳選擇,因此我們希望兩岸能盡快開放旅游觀光。

環球時報:您認為旅游業在兩岸關係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蕭博仁:那天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說過,“觀光旅游能緩和台海形勢”。因為兩邊互相往來,每年兩地分別有幾百萬人互訪,這樣的水乳交融肯定能緩和台海的緊張情勢。所以我們還是會持續溝通,可以考慮先從福建平潭、金廈“小三通”開始,先試著開幾個航點,大概在3個月內就能讓我們兩地的交通都恢復。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俞丹鳳】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