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一心一意為香港聚能——訪劉江華委員香港新聞網3月6日電題:一心一意為香港聚能——訪劉江華委員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劉江華的微信暱稱是“一心”,他解釋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做立法會議員的時候專心研究議案,做特區政府官員專心研究政策。”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北京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劉江華説要將“一心”延續到新的工作。 香港中通社圖片(資料圖) 走過逾30載公職生涯,劉江華曾擔任區議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民政事務局局長。從公僕崗位退下來近三年,接受委任為政協委員,他認為是一種榮譽、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延續,希望能發揮所長,貢獻香港。 在準備提案時,劉江華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從香港抽離出來,在更大的層面、更高的視野,考慮國家需要什麼。 劉江華特別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中國式現代化,認為香港大有可為。“香港有法律、金融、會計審計等多個領域的現代化服務業,這些法律金融機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有太多貢獻國家的機會了。” “這一次參與其中,才感受到政協平台給香港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特別是如何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劉江華與各界別交流後,準備了加強香港與內地職業交流的提案,讓在職的壯年每年都有赴內地行業交流的機會,互相了解彼此的差距、互補長短。 擔任民政事務局長期間,劉江華主導過不少青年實習計劃。他認為青年很重要,但中年群體也很缺乏走出去看一看的勇氣,政協可以協助搭建更多平台。劉江華舉例,一名科技企業管理層可以赴北京多了解國家政策,也可以到深圳的龍頭企業看看,再到各地市場看看落地的政策,回來香港與行業交流。“一個人的交流,也可以促成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個大主題”。 他在北京與其他委員交流後,發現不少建議都是聚焦香港與內地交流,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樞紐的建議,自己非常贊同,回港後大家要一起商議如何落到實處。“以往,兩地交流可能還是比較表面,深度交流是一項難事,委員們都同意要多探討。” 香港經歷黑暴和三年疫情,兩大難題擺在眼前,一是破解民生難題,二是快馬加鞭增強發展動能。 劉江華認為,目前香港的議會不再是西方的政黨對立模式,政治生態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在此基礎上破解民生難題,需要促進更好的立法行政關係,多溝通、理解、諒解。 “議員掌握民情,而民眾是很感性的,做事可以風風火火,公務員是很理性的,一板一眼按章辦事,誰都沒有錯,那就需要問責局長具備悟性。”劉江華笑說,這是不容易的,但問責團隊就是要糅合感性與理性,讓全社會有共同奮鬥目標。 同為香港開新篇,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心聲。劉江華認同香港市民一條心向著發展經濟的目標,這個過程需要發揮香港“通”內外的優勢,更要突破“聚”的難題。他認為香港要聚焦、聚才,更要聚能,將國家發展的動能、國際資源以及香港民間能量聚在一起。 1997年加入民建聯,劉江華認為如今的政團便是香港最大的民間力量,各政團應該將精力從選票轉移至實幹,搭建平台、引領社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更多香港市民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參與民族復興的過程,“作為政黨,責無旁貸,大有可為”。(完) 【編輯:陈卓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