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論】點擊香江:習主席闡述“五個共同”彰顯大國擔當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從那時起,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重新走上聯合國舞台,聯合國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聯合國。 昨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指出:“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確理念指引。我們應該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們應該堅持互利共贏,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好造福人民。我們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全球性問題。我們應該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習主席“五個共同”的重要論述體現了中國智慧,彰顯了大國擔當,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發出的鏗鏘聲音。深刻領會習主席講話精神,有助於我們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香港、讀懂未來。 人類文明多種多樣,不同文明如何相處? 談歷史,習主席指出:“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習主席同時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這個觀點充分體現出大國領袖的大視野、大格局,也深刻蘊含着中國智慧。 縱覽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古印度早已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唯有中華文明沒有冠以“古”字,因為中華文明是至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奧秘就在於一個“和”字。“君子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歷史上,無論是面對外敵入侵、還是內部動亂,“和”理念化干戈為玉帛,各種力量重新聚合,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羅馬早已不是羅馬;但中...
-
【來論】文評武論:通關難 走出慣性治港的思維更難
香港何時可以與內地免檢疫通關?這個問題對於廣大香港市民和港漂們來說,在過去的兩年內,與其說是老調重彈地問,不如說是如坐針氈地等。通關難,何以難於上青天?部分市民更是以“躺平”的心態來調侃港府在通關政策上,數次實現“狼來了”的當代演繹,使得通關本身變成了“放飛機”的代名詞。 長期與內地的非正常性“隔閡”不僅造成了部分民心對中央的“良苦用心”產生了不必要甚至有些“小人之心”的猜疑,即認為內地不給香港通關,是在“懲罰”香港2019年的黑暴歷史,並與此同時輕信部分謠言,認為部分高層人士在免檢方面享有特權和優待,而體察不到市民的不便。此外,相對比鄰居澳門與內地自由往來,經濟正常運作的狀況,香港不免被奚落為“防疫差等生”,進一步加劇了香港市民對政府行政能力的不信任。一來二往,不通關造成的後果,除了經濟墜崖、民生困頓的“可見”方面,還造成了香港人心對中央和港府的雙重負面想像,本是“天災”的事件正在向“人禍”漸變,這個“不可見”的黑暗面,才是不通關最為可怕的“黑洞漩渦”。 被媒體人喻為“自贖之路”的通關歷程,香港走到了哪一步?筆者無法以一個防疫專家的角度來“出謀劃策”,而是作為一位同樣有通關需求的普通市民,來試問一下這條“自贖路”,香港政府應該有怎麼樣的姿態來有效解決問題,廣大香港市民又應該如何配合政府來達致需求? 縱觀內地與香港在通關協商上的死結,第一大的“不協調”便是疫苗接種率遲遲未達到70%以上的基本要求。10月21日,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本港新冠疫苗第一針的接種率佔合資格接種人口的67%。之前港府和部分個體私營機構,為了提高市民的疫苗接種意願,送樓送錢送福利,一波操作,聲嘶力竭。接種率雖是上去了,但卻又在70%的大關面前止步不前了。從一個客觀的現實情況來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市民對疫苗的抵觸,是相當政治化的。他們不僅可以接受與“內地失聯”,甚至可以藉“不打疫苗”作為對抗政府的手段。對於這一大群人,相比起用“胡蘿蔔”作誘餌,“大棒”的強硬或許更為直接有效。這就好比說,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一部壞車就足以讓其他車子降速,多部壞車就會造成交通堵塞。如果是連環事故造成十多部壞...
-
【來論】香港應如何建設高水平創科人才高地?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周二(9月28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會議期間提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習主席又指出在進行相關戰略布局的過程中“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香港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又該如何因應國家的最新人才戰略呢? 盡快檢視人才政策和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議上特別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列為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臺之一,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但創科中心必須要有高水平人才的支持,香港需要重新檢視人才政策和方向,盡早制定一套完整的中長期人才培養和引進規劃,以期在全球白熱化的人才爭奪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國務院日前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除了強化香港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優勢外,還提出促進香港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完善國際人才服務、創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鏈條配套支持措施。特區政府早前發布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亦指出,本港“人才資源豐富”,其中在創科人才方面,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名”的大學,數以千計的創科學者及研究人員,以及聯繫國內外一流科研人才的能力。 然而,與連續多年成為內地最多人口淨流入城市的深圳相比,香港培養及吸引創科人才的力度仍有不小差距。2021年4月的數據顯示,深圳市科技人才逾200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600萬人,深圳科技人才佔全市人才總量逾三分之一。而香港為了吸納世界各地的創科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於2018年5月實施“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首年名額定1000個,截至2020年2月,創新科技署只批准了321人。這顯然與政府的預期差距甚大。 毋庸諱言,本屆政府對創科的重視超過歷屆政府。過去4年,香港循著八大政策方向推動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
來論
更 多- 10-15【來論】香港社會如何全面體會中央對港的關懷關心?
- 10-12【來論】大破大立新魄力 興港利民新舉措
- 10-12【來論】中聯辦領導走基層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
- 10-10【來論】習主席闡述辛亥革命“五大啟示”激勵港人奮進
- 10-07【來論】點擊香江:從特首施政報告看香港施政環境的深刻變化
- 10-05【來論】香港應如何建設高水平創科人才高地?
- 10-01【來論】駱惠寧再訪基層聽民意的深刻意義
- 09-20【來論】新選舉,開啟新未來
- 09-20【來論】點擊香江:香港由亂及治、由治而興的關鍵一步
- 09-20【來論】承上啟下新選制 良政善治新開端
- 09-19【來論】香港選委會選舉順暢有力 開啟由治及興新起點
- 09-17【來論】點擊香江:市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選委會選舉?
- 09-17【來論】選委專訪:吳志斌談僑界獨特作用
- 09-10【來論】第五界別代表委員是選委會“風向標”和“穩定器”
- 09-07【來論】以僑為橋 香港僑界新征途上有新使命
- 09-07【來論】點擊香江:深港合作的大平台 香港發展的新機遇
- 09-03【來論】點擊香江:公民科成功開課 教育改革新起點
- 08-31【來論】“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的機遇與責任
- 08-27【來論】點擊香江:資審會嚴格履職 “假效忠”休想過關
- 08-26【來論】“十四五”賦港新定位 抓緊機遇構建發展新格局
- 08-26【來論】加拿大選舉政治與聯邦大選
視頻
更 多來論
更 多評論
更 多-
王豐鈴2024.11.30
-
2024.11.30
-
【來論】楊莉珊:“一簽多行”“一周一行”為港澳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4.11.29
-
王豐鈴2024.11.29
-
2024.11.29
-
李明珠2024.11.29
-
王豐鈴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