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BBC揭露,赴英尋求庇護的香港“黃絲”過得太慘了!

分享到:
2023-09-07 21:4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7日電 香港示威者赴英國尋求“政治庇護”後咋樣了?英媒BBC近日關注到幾宗港人赴英尋求庇護的案例,發現他們不僅生活拮據,精神狀況也不容樂觀……

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唸書的港人文妮夏(化名)在2020年11月參與示威活動,並高舉“港獨”橫幅,做賊心虛的她為逃避刑責,帶上僅有的1000英鎊(約港幣9782元)來到“舉目無親”的英國。

由於沒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文妮夏只得向英國政府申請所謂“政治庇護”。但在申請通過之前,文妮夏不具備在英國工作的權利。

雪上加霜的是,抵英才一個月,文妮夏發現錢財已花了一半,她不得不在“有心人”和友人處借宿,短短4個月內就在英國搬了5次家。

(BBC報道截圖)

“我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人。”文妮夏透露,母親得知她離開後,責怪她給家裡帶來了麻煩,“他們認為這是我的過錯,不應該由他們去承擔後果或不必要的額外開銷(指支持她到英國尋求庇護的費用)。”

最後,“眾叛親離”的文妮夏只得入住由英國內政部提供的宿舍,一日三餐雖有了保障,可每周只能收到8英鎊(約港幣78元)的經濟援助,形容買完電話卡和厠紙已所剩無幾了。

抵英的第二年,文妮夏的難民身份申請終獲批,有了工作權利,惟她仍哭訴,面對工作與學業有壓迫感,“你要裝作你是一個正常人,一個知道感恩的難民……”

生活困苦加沒有親人照拂,文妮夏的情緒一度跌至低點,甚至浮現自殺念頭。然而,在標榜“重視人權”的英國,她的心理狀況似乎被“忽視”了。

文妮夏曾致電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求助。但令她失望的是,接線員只與她聊了10多分鐘,且問的都是些基本問題。

與文妮夏一樣,20歲的港人羅森(化名)兩年前逃到英國尋求所謂“政治庇護”後,也經歷多月寄人籬下的生活,心理健康狀況也急轉直下。

(香港新聞網製圖)

2021年底,羅森入住由英國內政部提供的庇護宿舍,卻忍不住抱怨,每次宿舍職員來訪或要求進入房間進行維修時,總是砰砰拍門,把他嚇得心慌。事後,他多次反饋拍門和摔門可能觸發其病情,要求職員先打電話再上門,卻遭駁斥“心理問題是胡說八道”。

據了解,庇護宿舍職員或因懷疑存在違規活動等,在無通知下闖進或搜查尋求庇護者的房間。

香港“黃絲”常吹噓西式“自由人權”,不過BBC的報道似乎顯示了英國“不那麼人權”的一面,導致一些尋求政治庇護者並無過上想象中“民主自由”的生活。

因此,BBC的報道一出,即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誰叫他們做暴徒!活該啦!”有香港網友表示。也有網友直指,這些示威者為了所謂的“自由”被人用完即棄。

“BBC若能平衡報導,應該也去采訪一下每周都北上深圳吃喝的香港人。”還有網友諷刺早前唱衰香港、吹捧英國的媒體和人士。

的確,與這群移英人士相比,香港市民看上去自在快樂多了!

近年,香港恢復秩序和穩定,生活方面,隨著港元匯率持續走強,一到周末大批港人即“佔領”深圳、盡情消費。他們暢飲內地多款網紅奶茶,並光顧內地的美甲店及按摩店等,大贊物價便宜,服務好。

反觀英國,何止移英“黃絲”過得苦哈哈,當地居民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經濟不景氣,9月5日,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政府更宣布破產。

此事令不少移英港人憂心不已,擔心當地垃圾堆積,又怕被加稅,形容今年已被加稅約6%。

移英示威者不僅等“政治庇護”申請通過“等得白了頭”,留在英國的前景似乎也不容樂觀,只能感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一切都是自找的!(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